第178章 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傍晚时分。

    泗水郡的城门前。

    昌文君与国师邹奭并肩而立。

    昌文君递出一个竹简,道:“这是淮阳应曜的详细背景和生平,你抵达淮阳之后,立即把这个竹简交给长公子……只要长公子出面,再有夫子的名义,应曜定会出山。”

    昌文君再度着重跟邹奭复述了一下任务详情。

    其实这个事儿很简单。

    就跑个腿。

    但昌文君对于邹奭总是存在一些能力方面的偏见,所以说话各方面都有些仔细过了头。

    “有劳君侯。”

    国师邹奭连连拱手行礼。

    邹奭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他在办实事方面属于弱项,可他态度方面绝对是拉满的。

    另外。

    之前邹奭去往陈郡,兼并楚地巫觋文化诸事,理应没那么顺利。

    我们总是需要在斗争中,寻求融合与大同。

    邹奭慢慢也有了这方面的觉悟。

    正所谓熟能生巧。

    邹奭只需在官场,多摸爬滚打一番,以后总能独当一面的。

    如此。

    昌文君前往了楚地薛郡,下邳。

    没错。

    薛郡正是鲁地,曲阜孔氏的大本营,处于齐楚之间,比邻泗水郡。

    所以。

    薛郡可以用齐鲁之地进行称呼。

    也能用楚地下辖的郡县进行称呼。

    毕竟鲁国本就是楚国攻灭的,现在大秦灭掉了楚国,分设十一郡,薛郡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

    黄石公身在薛郡下邳,对于秦廷夷灭曲阜孔氏的三族,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答案不言自明。

    或许也正因为此事,才让黄石公对于秦廷更加抵触,并遥相呼应,指使楚地民间的巫觋和巫祝,用鬼火阴兵持续打游击,外加蛊惑人心等等。

    途中。

    昌文君坐于马车之中。

    外面有都尉军千将护卫在侧。

    并且还有谒者,一路高声轻喝,说是皇帝邀请名仕黄石公,前来泗水郡坐而论道。

    没错。

    对外公布的肯定还是皇帝亲邀。

    待昌文君见到黄石公以后,才会专门把夫子的名义给拿出来。

    坐而论道。

    总得有一系列的参与者才行。

    许尚的百家夫子,关中秦公之名,绝对是份量十足。

    周围。

    众多民众黔首全都在看热闹。

    “黄石公是谁?竟然能让大秦皇帝弄出这等排场,前往邀请?”

    “你们看,那马车里面坐着的,绝对非富即贵啊!”

    “是啊!这等仪仗规模,肯定有大人物亲自出马……”

    “黄石公我有印象,那不是号称下邳神人的存在吗?据传他的智谋通天彻地呢!”

    ……

    黄石公的名望,多流传于士卿名仕之间,包括巫觋和巫祝也对其多加崇敬。

    但……

    楚地底层的民众黔首,其实听说过黄石公的很少。

    隐仕嘛!

    如果黄石公真的天下尽知,那他就不是隐仕了。

    当然。

    现在被秦廷这么一搞。

    黄石公的名望显然要全面破圈了,也就是人尽皆知,可称楚地唯二的在野名仕。

    首屈一指的自然还是得淮阳应曜。

    从很早的时候。

    百家名仕的圈子中,便流传着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可见淮阳应曜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横压商山四皓,这份道行……估计就连黄石公也得避其锋芒……

    不过话又说回来。

    到了最顶尖的名仕层次,大家的差距其实没有那么大。

    诸子百家,一通百通。

    越是智谋超然。

    到了一定的年纪。

    就越是返璞归真。

    ……

    前往淮阳郡的路上。

    国师邹奭非常认真的把应曜的背景详情,查看了好几遍。

    然而。

    他却没能看出个所以然出来。

    因为有关应曜的记载,很少。

    首先应曜生于淮阳,后入道家天宗,常与现任天宗太上长老的北冥大师,坐而论道。

    故,应曜方才声名鹊起。

    没办法。

    道家的规格本就极高,天宗更是标准的出世之巅,一心只为归于本源大道。

    应曜能够跟北冥子比肩。

    这就足以说明他的境界之高深。

    忽然。

    车窗外的吵嚷声,吸引了邹奭的注意。

    他掀起车帘……

    只见众人都围在一个推栏正前,观看着最新的悬赏诸事,还有少部分人,也在讨论秦廷相邀淮阳应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