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君不行兮夷犹(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照你这么说的话,以后搞阴阳祭祀,都得弄个正经学科出身了?”

    尉缭子总觉得有些难以实施。

    因为天下九州,何其之大。

    单凭一个关中稷下,又能教授多少人?

    百,千,万?

    这都是远远不够的。

    更何况百家学科还要均分学院人数。

    “一口肯定吃不了一个胖子。”

    许尚笑笑:“当从关中稷下开始,慢慢发展州学、郡学、县学,一层一层慢慢把教育推广下去。”

    “主要的学科教化,肯定还是以儒家与法家为主。”

    “这两门都是必选科目,儒家明理,则晓是非。法家知法,则辩黑白。”

    “同时,儒家也可分为两个方向,那就是入仕,与格物研究。”

    ……

    学成于儒家以后,当官是绝对的大方向。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朝廷的官位肯定会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

    若想不采用牢笼志士,就得拿出解决的办法,否则必会生乱。

    那么究竟该当何解呢?

    答案是:用一生遵从格物致知,朝廷会给出赏赐标准。

    就像墨工每年都要面对考核一样,儒家格物,肯定也要搭配着来。

    “这个好,这个非常好。”

    王绾率先连连点头,因为中原共计两千万人口,关中才七百万人口。

    将近三倍之差。

    王绾明白,如果放任荀子一脉的儒家派系发展,估计很快就会甚嚣尘上,甚至于在未来压过他们关中勋贵派系一头。

    人多嘛!

    又各种科举选才。

    而他们关中仍旧采用推举保荐什么的,人脉显然要远远大于才学。

    长此以往。

    局势明显就会对关中不利。

    现在夫子给出了一个格物研究的方向。

    这么一来。

    就代表着以后那些中原科举志士将会多出一个自留地。

    这对他们关中勋贵派系来说是个很好的消息。

    毕竟会少很大一批人,前来分润他们的政治资源。

    “格物致知,或可与墨工进行适配,一者重事物本质的知识,二者重匠造应用,当可为也。”

    王绾补充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方案,可见他对这件事,着实是上心的不得了。

    许尚多看了王绾一眼,道:“唱反调的小友所言不错,知识若始终无法落实到应用层面,那么是很难得到持续的。因此,儒家的格物研究,与墨家的匠造诸事,确实非常适配。”

    许尚习惯性的又把唱反调的小友说出了声。

    惹得王绾一阵汗颜。

    众人面面相觑间。

    显然也都对王绾的略显局促,感到相当有趣。

    嬴政附和出声:“那这就是儒家,法家和墨家的发展方向了。”

    诸子百家,说是有百家。

    其实最常用的就那么几个。

    其余早已销声匿迹,或难以应用到现世。

    “老夫有些记不得之前是否讲过大诰制度了。”

    许尚缓声道:“比如这个法家科班人员,以后就可以微服行走于郡县各地,把律法大诰落实下去,且这件事必须持续性的推进。”

    “也就是大诰中有部分最重要的秦法铁条,凡坚定认为自己有冤情的,皆可手持大诰,进京告御状。”

    “沿途胆敢阻拦者,无论是何身份,一律夷灭三族。”

    “另外学法之人,还能够成为讼师,做律法辩护之用,也算民间的一种职业需求。”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