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无有不臣(1/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傍晚时分,斜阳正红。

    郡城广场的祭神台上,熊解的鲜血已经有些凝固……

    祭神的礼仪流程现在都已经进行完毕。

    剩余的时间。

    上大夫赵摎,昌文君和国师邹奭等人,皆在跟数百乡三老、乡亭长者、巫觋、巫师、巫祝等等,进行文化方面的兼容交涉。

    没错。

    国师邹奭没有去迎九鼎,他的任务是把夫子对于阴阳家的未来安排,非常详细的告知一众楚地巫觋长者。

    恩威并施。

    双管齐下。

    这使得上大夫赵摎都有些觉得夫子真心太过于偏爱阴阳家了。

    事实上。

    这并不是一种偏爱。

    而是一种妥协与兼容。

    政治本就是互相妥协的艺术。

    许尚从涉及出天命三分方案的那一刻,就注定阴阳家必然能够大有可为。

    而楚地一众巫觋长者也不可能有其余选择,许尚的天命决策是不会改的。

    所以在铆钉清楚底线以后。

    就是双方互相讨价还价,各种拉扯的过程。

    昌文君对此非常的乐见其成。

    因为阴阳家吸收了这么多的楚地巫觋长者,对于他们楚系秦臣派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故。

    昌文君与国师邹奭都是极其有耐心的……在跟众多楚地巫觋长者拉扯。

    上大夫赵摎插话比较少,反正只要到了他表态的时候,一路支持昌文君的决策,这总是没错的。

    对方毕竟是朝堂楚系一把手,后面还有个华阳太后。

    上大夫赵摎肯定得给面子。

    此刻。

    国师邹奭沿着夫子的思路,述说道:“诸位,你们若是能够带着自己的平生积累,一生所学,还有你们的名望、资历和影响力,全都归服朝廷,并挂上我阴阳家的名字。”

    “首先,你们的子嗣未来就都有了着落,关中有五座陵邑都在建造,稷下学宫不日就会迁入关中,包括你们大部分人也得遵从陵邑迁徙制度。”

    “与其在野如无根浮萍,不如为朝廷效力,共同建设大秦,也让你们的子嗣都能有个着落。”

    ……

    在古代,有人就是想要在野,不愿入仕。

    比如像商山四皓,黄石公,应曜……

    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民间大仕。

    他们在野同样可以获得尊敬,名望,应有尽有,而且还不用勾心斗角,伴君如伴虎。

    当然。

    现在国师邹奭也把现实情况给摆了出来。

    今日在场的所有楚地巫觋长者,九成九估计都得遵从陵邑迁徙制度,横竖都不可能让你再搁当地养老了。

    入关中,居陵邑。

    你确定在野的好处依旧比投效秦廷更大?

    那肯定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还有就是……

    众多楚地巫觋长者对于阴阳家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小道阴阳,五行炼金,所谓方士横行江湖,荼毒四方不浅。

    阴阳家的名声太差。

    就导致很多人对于让楚地的传承文化,挂上阴阳家的名,感到极其排斥。

    这已经不是改换门庭了。

    而是楚地的文化、习俗、传承、信仰都得打上阴阳家的烙印。

    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把楚地的一切传承,全部带到阴沟里……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谁敢担得起这个责任……

    说白了。

    数百名楚地巫觋长者,他们之中没有一个绝对的主心骨,也无人站出来承担未来的一切风险。

    这搞不好很容易在楚地遗臭万年。

    古人最为忌讳千秋万代的骂名。

    下一刻。

    “想想你们身上穿的巫觋服饰,想想你们平时吃的楚地佳肴,还有你们从小遵从的风俗习惯。”

    国师邹奭继续加码道:“以及楚地马车上的图腾印记,住宅风水之依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如果你们不选择背靠朝廷,朝廷自然也不会刻意把楚地巫觋文化打压殆尽。”

    “然而,儒家现在却已经识时务者为俊杰了,想来你们对于儒家的同化之风,也是了解的。”

    “如果没有人在朝廷为楚地的文化传承,持续性的摇旗呐喊,要不了多少年,楚地的子子孙孙,就将彻底忘记一切巫觋风俗,只知之乎者也。”

    “届时,诸子百家终归儒,便都是你我今日之过。”

    ……

    国师邹奭在临淄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太清楚儒家大同的威力了。

    王道大同。

    兼容并蓄。

    儒家在民间本身就有命理相克的论调,八字名讳什么的。

    未来肯定能够进一步兼容掉楚地巫觋文化,不断壮大玄学洗脑的部分。

    即:今日楚地巫觋文化传承,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