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以图力擒黄龙(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应到黄河……

    黄河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量差别极大。

    泥沙的蕴含量就更加不必多说了,极高中的极高。

    所以。

    黄河比岷江的引流的难度,要高上非常之多。

    也意味着许尚等人需要在都江堰的基础上,完善出更加适合引黄灌溉的堰口和大渠才行。

    旁侧。

    尉缭子无奈的道:“许公,你这可不行啊!明明是你负责开解都江堰的底层原理,怎么现在老是让我回答……你以前都是这么偷奸耍滑的吗?”

    许尚的常例式提问。

    直接被尉缭子说成了偷奸耍滑。

    纵横家还真是一点亏都吃不得。

    惹得华阳太后忍不住莞尔一笑……

    华阳太后还挺喜欢看到有人跟夫子斗嘴的。

    只是一般人的底蕴和资历往往差出夫子太多。

    唯独尉缭子显然是够格的,比咸阳那位隶属于道家的苦哈哈忘尘子,还要够格。

    这时。

    许尚笑笑:“我主持授业解惑的时候,就是喜欢提问,这是我的风格。”

    尉缭子:“毛病。”

    许尚:“少扯七扯八的,答不答的上来?”

    许尚发现纵横家的人,很擅长转移话题,其实他们才是最会偷奸耍滑的代表。

    好在许尚反应快。

    每次都能及时把话题和节奏拉回来。

    尉缭子闻言憋鼓了一会儿,尔后他还是努力的回想道:“我记得都江堰在岷江的中间,专门建造了一个横着的分水坝……想来这就是用来解决丰水期和枯水期,以及解决泥沙堆积的难题。”

    尉缭子大概了解都江堰的平面图样,也就是鱼嘴和分水坝一目了然的能看到,他自然就知晓一些。

    可分水坝究竟是怎么在水下工作的,具体又有着怎样的作用。

    他就没那么了解了。

    毕竟李冰真正厉害的门道,都藏在水下面,你就算去都江堰的实地,亲眼考察观望,也只能看个表面。

    自古通今。

    工科都是非常硬核的存在。

    “这个我也知晓,分水坝最前面的迎水端,被称作鱼嘴。”

    扶苏难得的主动发言道。

    他现在开始比较喜欢互动式的听课了。

    也就是夫子提问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会更加有助于扶苏的理解。

    当然。

    如果夫子老是提问他……他还是会十分紧张,回答不出来也会带点小难受……

    不过总体而言。

    扶苏相比于过往,肯定是成长了非常多。

    嬴政对于自己长子的各种细微变化,也是敏记于心中,然后暗自老怀安慰。

    大秦虽说对于嫡长没那么讲究。

    但古代的长子,在父亲心中的份量,绝对是跟其他儿子不太一样的。

    往往会期许更高。

    因为……

    那毕竟是第一个儿子。

    于嬴政而言,国夫人离秋不能生育,国夫人芈华诞下的扶苏便是妥妥的嫡长子。

    大秦就这么两个国夫人。

    看似没有皇后的名分,实则后宫谁做主,所有人的心中都有共识。

    言归正传。

    许尚对于都江堰的原理开解,对于嬴政和扶苏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上位者,你可以守虚无为,却不能愚昧无知。

    尤其在水利方面。

    你只有懂了其中的门道到底有多难。

    才会在以后的识人、用人方面,更加慎重。

    否则。

    水利建设对于某些官吏而言,就永远都是个单纯的肥差。

    问题是……

    水利农耕乃是邦国之本。

    这特么是能随便捞钱的地方吗?

    许尚表示……在讲课的结尾,他必须要尤其强调一下,关于水利建造的用人标准,当与军武出征平齐!

    兵者,国之利器。

    水利,国之重器。

    ……

    回到此刻。

    “不错,小儒生比尉缭回答的更加细致一些。”

    许尚笑笑道:“都江堰其实总体上就是由三个部件组成,第一是宝瓶口,第二是分水坝、鱼嘴,第三是飞沙堰……郑国,老夫这总结的应该没错吧?”

    许尚q了一下我们的老实人郑国。

    那郑国还能怎么说?

    他赶忙人情世故的道:“夫子总结无误,非常简洁易懂,就连我都有些觉得夫子是工造大家呢。”

    郑国突然变得很会说话起来。

    倒是让许尚有些微微蹙眉。

    可若仔细想来。

    郑国变得如此人情世故,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关中建造大渠的时候,各方力挺,郑国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