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才,通财(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五级的少上造就可以担任中军副帅,十六级的大良造就能成为三军统帅。

    可挂名负责总后勤军需的,往往都是十七级驷车庶长起步,也就是要么是渭阳君,要么是右相王绾。

    其余人办不了这个差事儿。

    如此。

    大秦的爵位,对应着军职,同样也对应着官位。

    一至四级的民爵,在关中往往只能担任乡、亭、里的官职。

    前往中原属于外放,估计就能在县里谋个较好的差事。

    五至九级的大夫爵,这就已经能够在全国的郡县,担任主要官员了,至于你最终能够分到何处……全看上官保荐……

    比如你是楚系的大夫爵,那你肯定前往楚地搞政绩啊!

    你跑赵地那是妥妥的雪藏……

    这辈子别想再往上升了。

    因为赵地除了李牧的班底,就剩下嬴族宗亲派系了,有好事儿还能轮到你一个楚系的官员?

    你这不是扯嘛。

    同理。

    关中勋贵派系的大夫爵,最好的情况就是在关中内地谋得一官半职。

    稍次一些的情况,就是在魏地过渡一番。

    比如河内郡郡守甘琅……

    他就属于过渡失败的典型,此番必将吃不了兜着走。

    尔后是十至十四级的卿爵,好一些的在中央朝廷担当重要官职,比如位列九卿之一。

    这是最好的情况。

    比如九卿郎中令,属于内臣,主要靠皇帝提拔重用,爵位什么的,只要达到及格线就行。

    卿爵退一步,往往就是九州三十六郡的封疆大吏了,反正各个都是担当要职,区别在于你被分到了什么地方。

    最后就是十五级到二十级……

    这个层次你可以称其为封侯级,也可以是拜相级。

    要么是各个派系的执牛耳者。

    要么就是皇帝宠臣,集具功劳和能力于一身。

    要么就是血脉身份牛逼的很……

    比如蒙恬和蒙毅。

    标准的军武第三代,又跟皇帝一起长大,这种你就算闭着眼看,两兄弟也是百分百的平步青云。

    不过也有个前提。

    那就是别碰到什么二世昏君,奸佞当朝。

    否则只能是时运不济,依旧难顶……

    综上。

    大秦的军职和官职,都跟爵位息息相关。

    很多情况下。

    你爵位较高,可你的出身和人脉不行,那没办法……

    关系不够硬,那就只能被分派到摸不着边的地方。

    于是。

    你心生怨怼,整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结果转头又发现每年一度的上计考科在即。

    怎么办?

    那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多捞点钱,进京打点,看看今年能不能糊弄一下挪个位置啥的。

    ……

    回到此刻。

    许尚刚刚述说了第一类官员,实在太过贫苦,一年的俸禄,裹不住一大家子的开销。

    这种情况有吗?

    依照大秦的爵位年俸来看,那叫一个丰厚无比,基本不可能出现关中秦吏的家人吃不上饭的情况。

    秦廷的俸禄真的已经很高了。

    比后世大明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顿时。

    嬴政立即剑眉微蹙的道:“夫子,在我大秦就连一级公士爵位的秦吏,每年都能有五十石的年俸,家中更有良田百亩,农忙时还能支使官奴,这等待遇……怎么可能会让基层秦吏裹不住一大家子的开销呢?”

    嬴政对此有较为明显的情绪反应。

    因为他作为皇帝,最忌讳就是对待下臣各种小家子气。

    他嬴政是那种苛待臣吏的人吗?

    当然不是!

    大秦的官职与爵位挂钩,明明各项待遇都是拉满中的拉满了,岂会用吃不起饭的官吏家庭呢?

    下一刻。

    华阳太后抿了抿红唇,却并没有说话。

    反而是尉缭子饶有兴致的道:“上卿阁下还真是不知人间疾苦,有一叶障目之嫌……”

    “关中的官吏自然待遇都无比丰厚,可中原的底层吏目们就不一定了。他们有什么功爵吗?答案是并没有。”

    “秦廷能够特地给中原官吏提爵吗?显然也很难做到,因为关中原有官吏的爵位,都是通过一统时的战功和事功建立的。”

    “现在的中原底层小吏想要获得爵位,实在太难了。”

    “他们一年到头往往很难有正规的年俸,只能通过自己手上仅剩的那点小小权力,为自身谋福利。”

    ……

    尉缭子说中了关键。

    大秦的官爵体系,乍一看确实待遇无比丰厚。

    实际上却有两极分化之嫌。

    关中官吏就算原地躺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