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求仁得仁(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绾深吸一口气:“陛下,恕臣直言,上报以后就会停止东巡,或者停止修缮黄河吗?显然两个都停不了,黄河修到一半,巨额投入之下,只会进一步的捆绑我们。东巡就更加不用说了,每一样都是必须的花销……停不了,也省不了。”

    王绾从某种角度而言,就相当于帝国的大管家。

    近两年的时间,中原各地才算勉强恢复民生……

    但赋税征收总得周期的。

    眼下用钱的地方又多。

    关中固然底蕴深厚,却也禁不住这么下去。

    “还有呢?”

    嬴政声音低沉:“这才五成,剩下的呢?”

    王绾拱手继续道:“有两成拨给郑国了,仅剩的三成……则分别用于了修建驰道,骊山皇陵,五座陵邑……”

    驰道肯定是关中的驰道,要想富,先修路嘛。

    骊山皇陵则是为了尽快彰显皇帝威严,配合陵邑迁徙制度的实行,震慑未来的中原陵邑阶层。

    即:王绾支持东巡诸事,外加修缮驰道,皇陵,陵邑……

    为此他宁愿挪走八成的修缮黄河款项。

    “驰道就不说了,皇陵和陵邑不是都有固定的预算吗?”

    嬴政皱眉反问。

    大额的国库开支,他的心里还是有数的。

    王绾垂首:“确实有固定的预算,但陛下对于陵邑的修建也是一催再催,这么一来,上卿蒙毅自然着急……后续就是伦侯蒙武找微臣喝酒了。另外五座陵邑全面加急,骊山皇陵肯定也得跟着加急,所以没办法……”

    王绾表示他也难。

    不是这个找他喝酒,就是那个找他喝酒。

    如果换作旁人,王绾还能推脱一下。

    伦侯蒙武亲自登门。

    王绾就只能想办法。

    因为当年王绾出身吕不韦的相府,他得了蒙骜的不少照顾。

    王绾欠蒙家的人情,总归要还的。

    “……”

    嬴政闻言也不由得揉了揉额头。

    头疼。

    真的很头疼。

    照这么聊下去,王绾【贪腐】还真就事出有因了?

    “王绾,王公。”

    嬴政抬眸直视向王绾,道:“昔年朕十三岁继位称王,你和李斯先后来到了朕的身边。”

    “李斯最初被仲父保荐成了卫尉,整宿整宿的站岗,没少出错,也没少挨批。”

    “你不一样……你被仲父推举成了长史,时常伴朕左右,负责文书案牍库,从未出错……一次也没有。”

    “君臣相伴数十载,卿的心里在想什么,其实朕多少还是知晓一些的。”

    “朕现在不想听政策建设方面的款项调拨挪用,朕只想听……你为何如此反对修缮黄河。”

    “就算要挪用,你竟然上手就挪了八成,是否有些太过了?”

    ……

    的确啊!

    你挪个两三成,说是其余地方急用什么的,这还说得过去。

    挪八成什么概念。

    等于是把修缮黄河的国策给废了。

    可这个事儿夫子无比看重。

    嬴政自己也看重。

    那自然就得追根究底了。

    如此。

    王绾方才所言,纵然是实情,却绝非他的心里话。

    而且国库里的钱不够了。

    王绾在上报过后,也是可以想办法从尽快找补的,比如薅九州豪商的羊毛,比如拿韩地三郡的士卿豪门开刀。

    真缺钱,有的是门路和方法。

    所以。

    说到底还是你王绾对于修缮黄河之事,不情不愿。

    你就是有所隐瞒。

    没说心里话!

    “朕今日来到这里,就为了听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嬴政握了握拳,道:“顺带你还得把此番参与者的详情和名单,都给朕写出来……如何?考虑考虑。”

    嬴政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跟明牌已经没有区别了。

    “陛下!”

    王绾声音低沉且轻颤的道:“陛下真的要听微臣的肺腑之言吗?可我说出来以后,或许并不会多么中听。”

    王绾始终铭记,君是君,臣是臣。

    君臣之间的界限,就应该泾渭分明。

    这也意味着有些话该说。

    有些话就不该说。

    否则。

    便是放肆了。

    “没关系,不中听也无妨,朕破格允许你今晚放肆一次。”

    嬴政倒要看看,到底是何等不中听的言语,竟让王绾这般态度。

    在嬴政的印象中。

    王绾做事向来都是知晓分寸的。

    除了……偶尔在夫子面前唱反调……

    可这并不是什么大事。

    夫子也不会因为王绾唱反调,就大动干戈什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