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尽掌天下权【王绾番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韦份外看重。

    对此。

    王绾最初并没有看出来,他也曾天真的以为,吕相更为赏识他的方略。

    奈何。

    在后续的时间里。

    王绾也慢慢的反应了过来。

    他成了长史,进了宫,开始长伴于君侧。

    王绾初见嬴政的时候,嬴政应该在十五岁左右,尽管其身份是秦王,却依旧难掩少年的青涩。

    不过这份青涩很快就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君威难测……

    嬴政开始飞速成长,平叛长安君事件,外派甘罗出使事件,兴建大渠之国策,大秦内部的义兵新法改革……吕相开始与戍边上将麃公,针锋相对。

    原因在于。

    义兵新法需要废除斩首记功制度。

    老将麃公不同意,非要携攻赵大胜的姿态,伏斩两万,去跟吕相对着干。

    最终自然是吕相赢了,因为军武一把手蒙骜和关中文武新贵,都因为兴建大渠之国策,选择了支持吕相。

    老将麃公环顾四周,他竟成了庙堂上的孤家寡人……

    那一刻。

    麃公肝胆俱裂,只能跪伏在秦王嬴政的面前,述说着自己只是遵从商君之法,以及斩首记功制度,对于大秦有多么的重要,实乃军功爵位制度的根基所在,断不能改。

    然而。

    嬴政望着这位四朝老将的脸,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吕相也开始怒斥麃公,妖言惑主。

    故。

    麃公赢了沙场征战,却在庙堂政治的对弈中,一败涂地。

    就像昔年的武安君白起一样,终究还是倒在了一场不是战争的战争之中。

    从此。

    王绾觉得秦王变得更加沉稳了,嬴政身上再无初见时的分毫青涩,乃至于在面对吕相的一些叮嘱之时,嬴政也能很好的应付妥当。

    “所谓有道之君,因而不为,责而不诏,方才能够让百官诸臣尽显自己的才能。”

    吕不韦所说的正是他在【吕氏春秋】中强调的君王执政要义。

    说白了就是融合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好让秦王不要过于干涉他的掌国执政。

    “君无为,臣有为。君执其要,臣尽其能!”

    “王上身为一国之君,没必要把精力放在某一件政事上,更重要的还是需要顾好宗庙祭祀,告念诸神。”

    ……

    关于道家的治国理念。

    一者守虚,二者无为。

    许尚曾对守虚有着非常精细的解读。

    至于无为嘛。

    达到了守虚,自然而然就能无为了。

    而现在吕不韦口中的无为,反而像是一个权相对于幼主的pUA。

    “麃公之事,还望王上莫要放在心上,老臣所做之一切,都是为了让大秦更好的发展,乃至于东出。”

    吕不韦顿了顿,又道:“亦如当年齐桓公的仲父管仲,为国为君……凡有诸事决议,齐桓公都让百官前去找管仲商讨。”

    “管仲方可在军政方面,大力改革,不断的强国强军,蚕食邻国。而齐桓公则整天怡然自得,有大臣知晓以后,便说如此为王,未免也太过简单了。”

    “齐桓公则表示,在没有仲父之前,孤终日困于政事奏章的方寸之间,时常夜不能寐,份外艰难。可自得了仲父辅佐,孤这个大王……当的确实很简单啊……哈哈哈……”

    ……

    吕不韦这话说的就相当于明牌了。

    他想当周公、管仲之流。

    奈何。

    嬴政能是齐桓公嘛?

    只能说,吕不韦从未真正了解过嬴政。

    下一刻。

    只见我们的少年秦王微微垂首:“孤能有仲父辅佐,可比桓公幸甚。”

    话音未落。

    “哈哈哈!”

    吕不韦再度开怀大笑,他对于嬴政的表现,十分满意。

    接下来。

    吕不韦又跟嬴政寒暄了几句场面话,便自请退下前去处理朝政了。

    嬴政客气的想要起身相送。

    吕不韦连忙制止……对于最基本的君臣之礼,吕不韦还是非常注意的……

    可见吕不韦就是想要揽权,却从未想过篡位。

    待吕不韦离开以后。

    过了好一会儿。

    嬴政才侧首看向了站在旁边的长史,道:“王绾,如果孤没有记错的话,齐桓公好像是被饿死的……你说,依照相邦刚刚的比喻,孤以后也会被饿死吗?”

    王绾闻言只觉身躯巨震……

    他赶忙快步来到了秦王的面前,拱手施礼的道:“王上洪福齐天,潜龙在渊,只待加冠亲政,必当东出一展霸业宏图!”

    这一刻,王绾深切的感受到了,他所效忠的秦王,绝不可能步桓公的后尘。

    那么吕相八成就得落得与商君一样的下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