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新下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起了眉头,长安县的人怎么回事?一张纸能写的字就这么多,还花半页纸写李娘子有多漂亮也就算了,怎么不写点五官特征?脸上有没有痣之类的?

    全是这种空洞的描写!

    好,再接着往下看,崔辩叙气乐了,剩下半张纸写的是什么?

    李家娘子赵氏,举止端庄、持家有度、侍奉夫君尽心,李行诠对赵氏怜爱非常,视若知己,护若明珠,日日相伴,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红袖添香.....

    ‘啪’

    崔辩叙大力把这张纸翻了过去,揉了揉眉心,就不能只写一句总结:赵氏貌美惊人,夫妻融洽举案齐眉么?

    蠢材,两句话可以写完的事情,非要写一页纸!

    他们怎么不把人家两口子的床帏之事也给写上来,也好叫他开开眼!?

    其实崔辩叙这也有点冤枉长安县的人了,真不是他们废话多,相反他们是太认真,太想进步了!

    若来报案的是李行诠,他们也不费劲写这么多字了,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意思意思差不多了。

    可李行诠不在啊!

    报案的人成了他哥李行廉!那可是正四品的尚书左丞!

    他们查不出案子,不就得在别的方面显示一下,自己是认真干事了么?

    (尚书左丞官职由来已久,而唐朝的尚书左丞主要工作就是辅佐宰相,就相当于宰相的秘书和副手)

    瞧瞧这赵氏的画像,就这写实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他们以往的认真程度了。

    喝了两口水,压一压气,崔辩叙起身将房门打开,振奋了一下心绪放眼望去:很好,还是大理寺这个破地方。

    深呼吸十下之后,情绪稳定下来,施施然回身坐下,重新开始看剩下的,赵氏的画像被他放到一边,不知为何,他觉得这赵氏,长得倒是有略微的面善。

    七月十四日一早,负责伺候赵氏的婢女们准时准点的去恭候赵氏起床——然,久侯不见屋内叫人,遂疑,推门而入,赵氏与守夜的婢女消失无踪。

    崔辩叙麻了,人麻了,脸也麻了。

    这不是失踪一个,是失踪了两个!

    就这还扯什么得道飞升?谁得道飞升还把婢女带走的?这是飞升了还怕上头没人伺候带一个贴心的上去是吧?

    接着就是现场勘察记录了,长安县的衙役接到报案后,里里外外把整个李府都给搜查了三遍,一无所获,如方才长安知县所言,门窗皆没有任何损毁痕迹,也没有任何财务丢失。

    赵氏和她的贴身丫鬟就好像是半夜里凭空消失的一样。

    记录里还写了一条,赵氏的卧室并没有上闩,但婢女们又说了,赵氏睡觉一向是不闩门的。

    这也合理,他睡觉也不闩门,虽说李行诠官小位卑,但架不住人家有个好哥哥啊,因此,他的宅子也挺大的,里头分外院和内院,院墙高深不说,还有不少护院和家丁,别说是进贼,就是只苍蝇,也不能这么随随便便的进进出出。

    他翻到最后一页,上面详细记录了长安县衙役们这些日子找过的地方,还有李家人自己找过的地方,基本上已经把整个长安都翻了两遍了。

    崔辩叙面色凝重起来,方才婢女的口述里,有一段是说,赵氏的一个婢女说,娘子最近天天修道成仙,每日服食黄精之物,莫非真的得道飞升,长生不老,羽化升仙了。

    这也就解释了长安知县为什么会脑子劈叉,想到这么离谱的猜测了。

    他正琢磨着,汪雷生进来了:“少卿,刘尚书让属下来协理查案。”

    刘尚书就是大理寺卿刘德威,唐朝的大官基本都身兼多职,刘德威就是如此,一般为了尊敬,大家都会称呼他为刘尚书。

    刘德威其人也是不凡,隋末跟着裴仁基镇压江淮起义军,兵败后果断归顺魏公李密,武德元年又跟着李密归降唐朝,到了新单位立刻选择新领导。

    虽说他能屈能伸,只要投降的速度够快,虎头铡就落不到他脖子上,但这位挑领导的眼光就差了,选一个败一个,到了这儿,他要死不死选了李元吉。

    这位领兵也不咋样,打刘武周的时候,被抓了又跑回来了,不过这位主儿是个会混官场的,后来平定王世充之后就开始顺风顺水,升官发财娶媳妇——平寿县主。

    李世民上位后,上一任大理寺卿不小心被砍了脑袋,他就顺利迁到了大理寺卿的位置上,还兼任了刑部尚书。

    这也是李孝恭觉得崔辩叙在大理寺少卿这个破位置上,短时间内只怕熬不出头的缘故。

    刘徳威这家伙,太能苟了!

    崔辩叙看着自己的新下属,有些头疼,这位干的大事,他也是有所耳闻的:“恩,你先看看案卷。”

    “是。”

    汪雷生倒是挺高兴的,崔少卿虽说性子冷冰冰的不爱和人说话,可架不住人家出身好啊!

    他阿耶可是说过的,有本事有身份的人,甭管他们脸上笑不笑,内里脾气就没一个好的,区别就是会不会装,爱不爱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