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掌门选举(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出门,先是“盘道”,互相说一下来头,这时候不能有人劝,看热闹的不劝,自己的亲属也不能劝,宝局里管事的几句话达成协议,接受这一次文斗后,来人指着两儿子,说以后这俩儿子就指望宝局照应了。宝局管事的也答应,以后这俩儿子会得到“足吃足喝”的承诺。然后门口烧起了油锅,老头在俩儿子的扶持下,走进烧热的油锅,中间不能喊疼,喊疼就输了。

    后来这个人被人从油锅里捞出来,包在被子里放进筐里抬回家葬了,从此俩儿子按月到宝局领“挂钱”,宝局存在一天,这俩儿子就能从宝局里拿到一天的挂钱,估计这俩人得天天求老天别让这个宝局关了门。

    除了地方特色,还有朝代,时间不同而不同的“文斗”方式。

    民国年间,帮派林立,彼此间经常因利益冲突而发生火拼,不过当双方实力相当时,如果还是靠打来打去解决争端的话,除了造成死伤无数,实际并得不到多少好处。

    于是迫不得已,这些帮派只好相互妥协,提出了各种“文斗”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并逐渐形成传统。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文斗”便是油锅里捞铜钱。

    顾名思义,所谓“油锅捞铜钱”就是在一口油锅里扔进数枚铜钱,将油烧到滚沸,帮派双方各派代表赤手进油锅捞取铜钱,捞出最多者为胜。这种方法非常残酷,参与捞铜钱的人非死即伤。

    那么,油锅里捞铜钱真的是旧帮派为了“文明”抢地盘而发明的“文斗”方式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