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孤只怕世家的骨头没有孤想象中那么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这是关心孤的处境,还是怕孤的话传到我父皇耳朵里连累你?\"

    李承乾玩味的看着于志宁,一点没留情面的问

    “太子乃是储君,国之栋梁,岂可如此言语失据,放荡不羁,殊为不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太子不可辜负陛下一片良苦用心。臣不怕死,就怕殿下误入歧途。”

    于志宁不复之前那般咄咄逼人,反而有些苦口婆心的味道。

    一时之间还真让李承乾怀疑起前身对于志宁为人的判断了。

    他不是单纯为了沽名钓誉去讨好李世民,是真心想教导好自己?

    ”依你所言,我该如何?“

    见李承乾好像听进了自己的话,于志宁暗暗松一口气的同时,又开始了老话重提。

    “殿下应用功。。。。”

    “闭嘴,孤不想听废话。”

    李承乾不想再听于志宁的车轮子话,直接打断

    “忠言逆耳利于行,殿下已经荒废学业久矣,前朝杨勇前车之鉴,难道太子就没有一点警醒吗?”

    于志宁的话不可谓不重,甚至是指着李承乾鼻子问,是不是也想和杨勇一样被废黜。

    “呵呵。”

    李承乾只是轻蔑一笑。

    “太子何故发笑?”

    \"李师已故,不会再有人能动摇孤的气运了。”

    李承乾自嘲的一笑。

    于志宁听闻,却是物伤其类,李纲的成就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哪怕改朝换代,都深受帝王信任,稳坐太子少师之位。

    唯一的受人诟病的就是教导的几任太子,没有都是横死,没有一个登临帝位,号称太子终结者。

    以前李承乾对李纲那是敬重有加,现在李纲已经不在了,却拿李纲来开玩笑,让于志宁感到李承乾的‘恶劣’。

    ”太子什么时候开始信奉气运学说了。“

    “怎么,你不信?”

    “不信,气运一说飘渺空洞,实属无稽之谈,子不语怪力乱神,臣是半点不信的。”

    “是吗?不知道于师傅可读史?”

    “这是自然,臣不敢说通读历代全史,但春秋左传还有隋书,还是颇有研究。”

    “那不知胡运不过百年,皇朝气运不过三百,于师傅可曾听过?”

    于志宁闻言思考了起来。

    先秦国运十五年,

    汉朝加起来国运倒是有四百多年,可汉朝又分东汉,西汉,分属也就二百余年。

    晋朝国运一百一十六年,

    之后南北朝也不过两百五十年之数。

    再之后一直到前隋,甚至没有超过五十年的。

    ”不知殿下从何人口中得知这两句谶语?“

    于志宁不相信这两句是太子自己发现的,虽然很有道理,但是怎么都不像是太子能总结的。

    ”重要吗?你就说有没有道理吧。“

    李承乾的话搞得于志宁有些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了,说重要也重要,如果能堪破这两句话,大唐王朝何须操心不能千秋万代,说不重要也不要中,毕竟谶语多少马后炮的意思。

    “是有些道理。”于志宁没办法反驳,毕竟历史做不得假。

    “那气运之说有没有道理?”

    ”太子不可迷信谶语,皇朝衰落皆是因帝王德不配位,骄奢淫逸,才导致国家走向破败,气运之说只是戏言?所以太子还是要奋发勤学,方为大道。“

    ”那你说说那为何之前皇朝未能有过三百载?“

    ”这有何难,之前皇朝未有三百年之数,不代表未来没有,到时候谶语一改时间,一样能继续流传下去。“

    ”之前皇朝未能超过三百年,以于师傅高见,是何缘故?单单只是因为皇帝昏庸?东汉西汉昏庸帝王不知几何,为何又能长盛不衰?“

    ”这。。。这。“

    于志宁一时词穷,不知道如何反驳,在他看来,帝国衰落的主因都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只要帝王强势,一切外因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寒门入士的官员的通病,太过理想化,认为只要帝王贤明,皇朝就能经久不衰。

    ”我倒是有些浅见,不知于师傅有没有兴趣听听。”

    “还望殿下解惑。”

    于志宁拱手行礼,请教的态度摆得很端正,让李承乾对他感官好了许多。

    “为何历朝历代,唯大汉国运最长,于师傅可有想过?\"

    李承乾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反而是提问式的提示。

    于志宁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深思熟虑了一翻才缓缓答道

    “强汉每逢衰落,必有雄主降临,挽救苍生于水火,延续国祚?”

    “呵呵,枉你寒窗苦读,却只是学的酸儒腐义。”

    于志宁虽然有心反驳,但是还是忍住了,他想听李承乾能说出点什么名堂,自己才好反驳。

    所以仍是保持谦卑“臣才疏学浅,愿闻其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