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确定体育课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带来一丝凉爽。

    几人相约来到山顶公园,这里空气清新,而且空间足够。

    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服气,都不愿前往对方的武馆讨论武术。

    因此,他们选择在山顶公园这样的场所会面。

    不过此次多了一个人,是太极武馆特意请来的短棍师傅。

    王继新所了解的情况显然已经过时。

    在中国大陆地区,短棍被视为下九流使用的武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底层人民因生活艰难几百年间陆续有人迁徙至东南亚地区,并将短棍技法带了过去。

    在东南亚,各个地方的土着居民生活并不富裕,刀枪等武器对他们来说价格昂贵。

    相比之下,短棍则简单易得,只需从路边折断一段树枝即可开始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短棍技法被认为是下九流的技艺,传授者通常不会有所保留,这使得短棍在东南亚地区广泛流传并受到欢迎。

    然而,那些同样前往东南亚的其他武术却不同。

    当面对当地的土着时,他们并没有传授真正的各家秘技。

    不仅如此,就连兵器武馆也要额外加收费用将兵器卖给学员。

    如果想要深入学习,学费更是不菲。

    所以大陆主流的武术在东南亚地区实际上还是活跃在华人圈子里,并没有深入扎根东南亚。

    七个人坐在山顶公园的亭子里,相互切磋套路,交流各自的想法。

    在热烈的讨论中,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迅速得到了确定。

    由于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所教授的拳法和腿法更偏向于娱乐性质,因此对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来说,整理出一套基础课程并非难事。

    然而,当讨论进入高中和大学阶段时,他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开始正式学习武术。

    每个门派都希望学生能够学习自家的武术,于是争论变得激烈起来,各方都不肯让步。

    毕竟,这关乎着他们所学能否在南华这个华人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发扬光大。

    尽管他们争论得热火朝天,但都是围绕徒手搏击展开的,并未涉及兵器。

    毕竟,总理已经明确表示,要教导短棍技法。

    在他们争论期间,短棍师傅则默默地思考着。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开设武馆,而是选择在新城附近的山林租用土地,种植橡胶树。

    因此,对于这种门户之争,他并不是特别在意。

    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教导学生,特别是关于短棍技法的教学。

    他觉得,一个短棍技法只需要系统地学习一年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应该用于更多的实战训练。

    毕竟,与其他兵器相比,短棍并没有太多复杂的发力要点,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也相对较少。

    他苦思冥想,始终想不出如何将短棍的教学时间延长至十多年。

    当天就在这样的争吵声中过去了。

    第二天,他们一同前往政府大楼,希望能够得到官方对自家武术的支持。

    这些武师们的想法也被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详细地汇报给了上级。

    其中短棍师傅的苦恼尤为突出。

    王泽迅速做出了指示,并传达给了教育局。

    各位师傅也当天就收到了南华的决定。

    首先,小学阶段将侧重于基础练习,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根基。

    初中时期,学生们将学习一门易于入门的拳法,培养基本的战斗技巧和反应能力。

    到了高中,重点将放在对练上,通过与同学的实战训练让所学具有实用性。

    最后,到了大学阶段,每个学生都被允许选修一门武技,以满足每个人喜好需求。

    在短棍方面,中小学阶段会集中练习短棍技术,而高中和大学则将学习齐眉长棍,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确保学生逐步掌握更高级别的武器技巧。

    这个方案南华方面没有偏向任何一方,每位师傅都认为自己的武技最具吸引力,坚信在大学里选修时会吸引更多学生选择。

    经过他们探讨,最终决定在初高中教授长拳。

    虽然这些师傅并非专门的长拳专家,但长拳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且易于入门的拳法,他们对此也有所了解。

    长拳的特点是快速入门,学生在初步学习后即可进行实际战斗,非常符合南华政府对于体育改革的期望。

    而短棍师傅也没意见,在他看来,这样才能完成南华的想法,不然短棍教几十年他是真没办法。

    而长棍就不同了,这可是需要大量时间去学习的武术。

    长棍和短棍在技法上存在着大量的相同之处,因此只要掌握了短棍的技术,再去学习长棍会相对容易许多。

    就在他们热烈地讨论之时,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