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八名第一位:大元世祖忽必烈(1/2)
说完李治。秦明想了想,接下来他心目中足以能上榜,并且排到第八的两个帝王。
其一那必然是元朝开国之君,元世祖忽必烈。
这个由非汉族出身的统治者,完成了继唐末以来,中华大地再一次大一统的皇帝。
他,有资格排到第八位。
当然,秦明知道,此排名一旦发出去,必然会遭到很多非议,但是他不在乎。
因为在秦明看来,忽必烈虽是蒙古人,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何况当今时代,五十六个民族兄弟继姐妹俱是一家。
只要是对华夏统一有功的皇帝,即便不是汉族,上榜了也并无不可。
于是秦明说干就干。
开始向诸天历史位面的人,诉说起了忽必烈的人生故事。
“接下来是排名第八的皇帝,第一位,大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呼!”
元朝,中统年间,此刻还只是蒙古大汗,并没有称帝的忽必烈,突然听天幕中仙人提起了自己,顿时整个人精神一震。
“仙人,会怎样诉说本汗的功绩呢?”忽必烈望着天幕,神情无比期待的说道。
秦明:“孛儿只斤.忽必烈,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之子,元宪宗蒙哥汗之弟,生于公元1215年……”
随着秦明的声音响起,天幕上的画面逐渐变成了一卷夹杂着金戈铁马碰撞声的地图。
地图缓缓展开,上面显现出蒙古,金,西夏,南宋,吐蕃,大理等诸国的疆域所在。
接着,只听见秦明缓缓说道:“当是时,天下金,宋,蒙古,吐蕃,大理,西辽等国互相并立。元世祖忽必烈,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纷乱不堪,诸国之间,相互攻伐的乱世。”
“元世祖少年时,在祖父成吉思汗的影响下逐渐长大。长大后的他,不仅继承了祖父的英明睿智,侍母至孝的名声更是传遍大漠,使其深得祖父成吉思汗的喜欢。”
“成吉思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而忽必烈和祖父一样,同样极为崇拜唐太宗,并立志要成为像唐太宗天可汗那样,威德加于四方的人。”
“所以当忽必烈成为藩王后,他就开始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礼贤下士,积极搜罗人才,并大量学习汉族儒家经典,笼络北方金国汉人名士,为己所用。”
“终于,忽必烈身边成功聚集起了一批由汉人儒士,西藏喇嘛,以及蒙古,色目等人结合组成的政治集团,史称金莲川幕府。”
大唐,贞观三年。
李世民听着天幕上秦明对忽必烈金莲川幕府的介绍,不由想起了自己昔日麾下的天策府。
放眼望去,如今他的贞观朝廷上,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是出自昔日天策府的成员。
于是李世民不禁叹道:“这个忽必烈,不愧是以朕为楷模,处处都学习朕,不得不说,还模仿得挺像。”
李世民说这话,确实是他在忽必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就是不知道,这个忽必烈,有没有像他一样,也是踩着兄弟的鲜血上位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对忽必烈接下来的事迹更加感兴趣了。
秦明道:“公元1252年,忽必烈在蒙哥汗的命令下,率领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大理国,一年后,大理国灭亡。城破,忽必烈本欲屠城,但在手下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下,最终选择对投降的大理国百姓秋毫无犯,此举,为忽必烈收拢了大批人心。”
“此后,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任命忽必烈管辖所占领的汉地,忽必烈在其背封地内重用汉人,兴办学校,崇儒尊孔,劝课农桑 是蒙古历代大汗中,难得的汉化派。”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四年。
此时的孝文帝拓跋宏亦才刚刚亲政不久。
当看到天幕上秦明所说到的忽必烈,和他一样,也是及其推崇汉文化,并且得到了仙人的赞扬后。
这无疑更加坚定了他汉化改革的决心。
孝文帝当即下令:“传旨,即日起,国朝中凡是鲜卑贵族, 一律改为汉姓,说汉语,写汉字,改汉名,由朕皇室带头开始!”
“朝中胆敢有不遵召令者,杀无赦!”
一时间,朝堂上,汉族出身的官员纷纷叫好。而那些鲜卑贵族们,即便心中再有不满,也不敢当着皇帝面说出来,只得随着潮流应声附和。
秦明还不知道,因为他的介绍,使得原本历史上孝文帝的改革又提前了一大步。
此时的他,依旧在自顾自的在直播间科普着。
“公元1259年,蒙哥汗死于钓鱼城,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忽必烈瞅准这个机会,随即与兄弟阿里不哥展开汗位争夺战。最终,阿里不哥不敌被俘,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位,史称薛禅汗。”
此刻的天幕中,画面逐渐由蒙古南征变成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汗位,双方军队打得头破血流的画面。
最终忽必烈取得了最
其一那必然是元朝开国之君,元世祖忽必烈。
这个由非汉族出身的统治者,完成了继唐末以来,中华大地再一次大一统的皇帝。
他,有资格排到第八位。
当然,秦明知道,此排名一旦发出去,必然会遭到很多非议,但是他不在乎。
因为在秦明看来,忽必烈虽是蒙古人,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何况当今时代,五十六个民族兄弟继姐妹俱是一家。
只要是对华夏统一有功的皇帝,即便不是汉族,上榜了也并无不可。
于是秦明说干就干。
开始向诸天历史位面的人,诉说起了忽必烈的人生故事。
“接下来是排名第八的皇帝,第一位,大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呼!”
元朝,中统年间,此刻还只是蒙古大汗,并没有称帝的忽必烈,突然听天幕中仙人提起了自己,顿时整个人精神一震。
“仙人,会怎样诉说本汗的功绩呢?”忽必烈望着天幕,神情无比期待的说道。
秦明:“孛儿只斤.忽必烈,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之子,元宪宗蒙哥汗之弟,生于公元1215年……”
随着秦明的声音响起,天幕上的画面逐渐变成了一卷夹杂着金戈铁马碰撞声的地图。
地图缓缓展开,上面显现出蒙古,金,西夏,南宋,吐蕃,大理等诸国的疆域所在。
接着,只听见秦明缓缓说道:“当是时,天下金,宋,蒙古,吐蕃,大理,西辽等国互相并立。元世祖忽必烈,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纷乱不堪,诸国之间,相互攻伐的乱世。”
“元世祖少年时,在祖父成吉思汗的影响下逐渐长大。长大后的他,不仅继承了祖父的英明睿智,侍母至孝的名声更是传遍大漠,使其深得祖父成吉思汗的喜欢。”
“成吉思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而忽必烈和祖父一样,同样极为崇拜唐太宗,并立志要成为像唐太宗天可汗那样,威德加于四方的人。”
“所以当忽必烈成为藩王后,他就开始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礼贤下士,积极搜罗人才,并大量学习汉族儒家经典,笼络北方金国汉人名士,为己所用。”
“终于,忽必烈身边成功聚集起了一批由汉人儒士,西藏喇嘛,以及蒙古,色目等人结合组成的政治集团,史称金莲川幕府。”
大唐,贞观三年。
李世民听着天幕上秦明对忽必烈金莲川幕府的介绍,不由想起了自己昔日麾下的天策府。
放眼望去,如今他的贞观朝廷上,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是出自昔日天策府的成员。
于是李世民不禁叹道:“这个忽必烈,不愧是以朕为楷模,处处都学习朕,不得不说,还模仿得挺像。”
李世民说这话,确实是他在忽必烈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就是不知道,这个忽必烈,有没有像他一样,也是踩着兄弟的鲜血上位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对忽必烈接下来的事迹更加感兴趣了。
秦明道:“公元1252年,忽必烈在蒙哥汗的命令下,率领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大理国,一年后,大理国灭亡。城破,忽必烈本欲屠城,但在手下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下,最终选择对投降的大理国百姓秋毫无犯,此举,为忽必烈收拢了大批人心。”
“此后,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任命忽必烈管辖所占领的汉地,忽必烈在其背封地内重用汉人,兴办学校,崇儒尊孔,劝课农桑 是蒙古历代大汗中,难得的汉化派。”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四年。
此时的孝文帝拓跋宏亦才刚刚亲政不久。
当看到天幕上秦明所说到的忽必烈,和他一样,也是及其推崇汉文化,并且得到了仙人的赞扬后。
这无疑更加坚定了他汉化改革的决心。
孝文帝当即下令:“传旨,即日起,国朝中凡是鲜卑贵族, 一律改为汉姓,说汉语,写汉字,改汉名,由朕皇室带头开始!”
“朝中胆敢有不遵召令者,杀无赦!”
一时间,朝堂上,汉族出身的官员纷纷叫好。而那些鲜卑贵族们,即便心中再有不满,也不敢当着皇帝面说出来,只得随着潮流应声附和。
秦明还不知道,因为他的介绍,使得原本历史上孝文帝的改革又提前了一大步。
此时的他,依旧在自顾自的在直播间科普着。
“公元1259年,蒙哥汗死于钓鱼城,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忽必烈瞅准这个机会,随即与兄弟阿里不哥展开汗位争夺战。最终,阿里不哥不敌被俘,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位,史称薛禅汗。”
此刻的天幕中,画面逐渐由蒙古南征变成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汗位,双方军队打得头破血流的画面。
最终忽必烈取得了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