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的意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元璋怒了!

    看向众臣,其中不乏他昔日的心腹,徐达,汤和等人。

    想不到,连他们也跟着请愿。

    压低声音,朱元璋怒道:“百官,这是要逼宫吗?还是说,咱刚才说的,不许百官请辞的话,你们没听见?”

    “臣等不敢!”以李善长为首的一班文武齐声说道。

    “臣等只是不想日后,被陛下猜忌,死于陛下屠刀之下,故此请愿,还请陛下成全!”

    好啊!

    好!

    好一个请愿。

    朱元璋心想,大伙这是都不想干了是吧?

    那他,可不会如百官的愿!

    “诸卿请奏,朕,不许!”朱元璋对于百官的请求,打算用赖皮的方式来带过。

    他就不信了。

    难道百官还真的甘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一个个的辞官归隐。

    然而这一次他错了。

    百官依旧我行我素,齐齐跪下,并无半分退缩之意。

    众臣心道:陛下若是不答应,我等就都跪在地上,直到陛下你答应为止。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边,天幕上,秦明说完胡惟庸案之后,紧跟着说出自己的对整个胡惟庸案的评价。

    秦明:“明太祖以胡惟庸案为名,先后屠杀诸多功臣将佐,罪名虽众,却意义明显。”

    “其一者,诛杀胡惟庸九族及汪广洋,纵然是罪其有专权擅政之嫌。但要真论胡惟庸罪名,却罪不及诛九族大罪。”

    “至于谋反通元一事,更是虚妄。胡惟庸且不说是一文臣,就说结党藏兵,其中又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起兵造反?”

    更何况他们造反的对象,还是朱元璋这个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开国皇帝,想想就扯淡!”

    “所以,朱元璋之所以杀胡惟庸的原因是什么呢?无他,意在废除相权尔!”

    说着,秦明据以自秦以来,皇权相权之争的事例,向众人说明此意。

    如此,只要稍微懂点历史常识的就明白 ,朱元璋杀胡惟庸的意图所在了。

    大秦。

    始皇嬴政与群臣看着天幕,听完秦明的分析,有感而发道:“朕前者观这朱元璋,佩服其以乞丐之身,而取得天下,恢复中华的魄力。”

    “然听仙人说其立国之后,所行的屠戮功臣之事,又以为,朱元璋此人,虽天纵之才,不免过于器小也。”

    “如今再听仙人一番分析,这才明白,原来此人所图,竟是为废相权尔。如此大费周章,这朱元璋,倒也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

    李斯身为丞相,眼看朱元璋为废丞相一职,不惜大肆屠杀功臣,亦是跟着说道:

    “昔圣君治天下,无不以臣子为相辅佐。朱元璋,其为了集权废相之举,又兼大肆屠戮功臣,虽是开国之君,亦不为人臣所喜也!”

    很显然,他并不喜欢朱元璋这种,为了废相,而大肆杀戮功臣的残暴君主。

    汉朝。刘邦, 刘彻,刘询,刘秀,刘庄等一干皇帝。

    也在各自位面,与大臣讨论着朱元璋为了废相,大肆屠杀功臣之举。

    西汉,神爵二年。

    刘询道:“为废一相,而屠杀开国功臣,朱元璋,未免有些过于气量狭小了。”

    “须知,丞相者,乃是辅佐君王之重要职位也。昔我大汉前代,虽有感于丞相一职,权高位重,但武帝时,也只是设内朝而分相权,不敢废也。”

    “今朱元璋既废相权,又以谋逆罪名,牵连诛杀一众开国元勋将佐。朕倒是好奇,废相之后,他该以何种方式,管理天下。总不能把担子,全担自己一人身上吧。”

    事实证明 ,刘询说对了。

    秦明:“就在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他便规定,从今以后,由皇帝直辖六部,以及明初设立的五军都督府,也就是军权,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

    “并规定,从今以后,子孙,皆不得以再设丞相。”

    …………

    “卧槽,这朱元璋,牛逼啊!为了集权,居然还能这样操作!”

    汉朝,初年。

    正在与群臣看戏的刘邦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操作。

    废丞相,总揽天下大权于一身。

    那滋味,想想就刺激。

    但是不等老刘高兴没一会儿,就听得留侯张良分析道:“陛下,臣以为,这朱元璋废丞相的举动,不妥!”

    “有何不妥?”刘邦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张良道:“废丞相之举动,固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但是相应的,皇帝的权力增加,必然要连带着皇帝所处理的政务加重。”

    “一代两代还好,但要是长期来看,没有相权的辅助,后世之君明显做不到如开国之君那般事必躬亲。”

    “所以臣料定,那朱元璋定然是没有想过以后的皇帝处境,才会如此做。”

    如此一说 ,老刘也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