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父子嫌隙,自皇孙出生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蓝星。

    系统直播间内。

    秦明在键盘上敲下第五名杨勇的名字以后,就开始了对他的介绍。

    “大隋太子杨勇,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之嫡长子是也。出生于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

    “杨勇出生时,因其嫡长子的身份,故而受到家中父母的宠爱,及至老爹杨坚一步步走上北周权臣的高位,他的地位一步步水涨船高。”

    “杨勇十岁时,就被老爹杨坚立为随国公府世子,并早晚带在身边细心教导。”

    “时间来到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这一年,与杨坚同为外戚的重臣相州总管尉迟迥,因为不满杨坚专权而起兵谋反,一时间关东之地,皆云集响应。”

    “七月,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据安陆起兵响应尉迟迥。八月,益州总管王谦亦同样割据蜀地响应,这便是北周末年,名动天下的三方之乱。”

    “值此危难之际,杨坚一面派出大将韦孝宽和高熲带领大军东出御敌,一面肃清朝内宇文皇族宗室的同时。”

    “并拜世子杨勇为大将军,左司卫,长宁郡公,负责执掌皇宫内的一切禁军宿卫。”

    “九月,三方之乱平定以后,杨坚为防止关东之地再次反叛,遂任命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出镇北齐故地。”

    “至第二年初,杨坚已经稳固大局以后,又召回杨勇,进封其为上柱国,统领京师一切军权。”

    秦明说话间,诸天万界,天幕上,系统也跟着贴心的将有关于杨勇的生平画面显现出来。

    只见视频中的杨勇,从随国公府内的世子,到成为老爹杨坚改朝换代之际的得力助手。

    年仅十四岁的他,在政局动荡展之际 ,不仅没有因为年纪幼小而感到害怕,反而处理起一切事物来,都显得那么的游刃有余。

    果然不愧于一代少年英才!

    秦明说着,喝了一口水, 接着介绍道:“至杨坚篡位称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的他,吸取前朝打压宗室的教训,故而选择大力提拔自己身边的亲族力量。”

    “也正因如此,早在开皇初年的几年之内,杨勇不但被立为太子,甚至于老爹杨坚还并给他配备独立的东宫臣属班底,并下令军国大事及尚书奏死罪以下,皆令杨勇自行处决。”

    “而事实证明,在最初的岁月里,杨勇也并没有辜负老爹对他的信任。开皇初年,中原初定,杨坚以担忧崤山以东老百姓大多四处流动为民,派遣特使考察,又打算移民充实到北方边塞。”

    “就在此时,杨勇上书劝谏,以天下未定,不宜大肆劳民为由,劝杨坚停止了此移民之事。”

    “待到后来,凡是朝政多有不顺,需要斟酌之际,太子杨勇的建议,也多处得到杨坚的采纳。可以说,杨勇在当太子这件事上,至少是个合格的储君。”

    “彼时,杨坚对他的信任也还在持续。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太子的力量,杨坚甚至于允许太子手里有独立掌握军权的东宫十率卫,一共两万一千余人。”

    “可以说,此时的杨勇,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极受老爹杨坚的信任与宠爱。”

    汉朝,初年。

    未央宫外又到了往昔观看天幕的时节。

    刘邦与群臣听到秦明此话之后,再抬头看向天幕中,边由秦明介绍,边意气风发的隋太子杨勇。

    叹道:“那可不是?光是皇帝允许太子手里拥有一万以上军权的这点,就已经是历代太子中,众人所不能及也!”

    “更何况杨勇这小子,还有参议国政之权。军国大事及死罪以下,诸事皆可自行处置,这待遇,简直高到了极点好吧, 就说历代太子权势之大,顶天了也就如此。”

    反正若换做是他。

    他是绝对做不到如杨坚这般,令太子手里掌握这么多兵马的。

    简直太吓人了有没有?

    另一边,太子东宫内。

    刘盈也看到了天幕上杨勇极为受宠的一幕,不禁叹道:“不敢想象,这杨勇得多优秀,他的阿父才会如此放心的,让他掌握这么多兵权。”

    “若是换做我的父皇,阿父他莫说给我兵权了,就是让我处理一下政务,我就已经算是很高兴了。”

    这样的感慨还出现在大秦。

    扶苏一边看着手里尚未批完的竹简,一边仰头看着天幕的杨勇。

    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卧槽!

    那可是兵权啊!

    两万一千人的东宫率卫。

    这股力量,换做谁谁不想要?

    然而,这只是一般太子心目中的想法。

    隋以后的皇帝大臣们,除了极少数个别皇帝赞成太子手里需要有军事力量之外。

    其他的反倒就不看好杨勇手里握着的军权。

    比如宋朝。

    赵家的天子们就认为,太子本就是国之储君,故而只需学习处理政务即可,手里的握着兵权,这难道是要想造反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