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阅兵开始(2)(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场地足够大,万人规模的军阵演练起来没有一点问题。

    最先开始的这些军阵,是从各省调集来,经过整训的。

    真正的精锐三大营要在最后压轴出场。

    每个军阵所演练的都是有差别的,比如刀盾兵和长矛兵所演练的内容就是不同的。

    还有不同兵种之间的配合。

    这都需要长久的训练才能配合好。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观众席上看热闹的就有不少。

    如朝中的一些文官,小国的使臣,虽然看不明白,但就是觉得很厉害。

    也有一些识货的,目不转睛的看着明军的军阵,想要好好学习一些。

    就比如朝\/鲜的使臣。

    瓦剌的使团,则是想要从中找出明军的弱点。

    总之,各有各的心思。

    高台上的杨轩并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他此刻正在给小皇帝讲解。

    “镇儿你看,现在演练的是长矛兵军阵。”

    “长矛兵手中的长矛较长,在战场上与敌人近战时,轻易就能占据优势,能够很好的保护战友。”

    “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长矛兵的威力只有组成军阵才能发挥出来,战场上,一支由长矛兵组成的军阵,凭借密集的长矛阵可以有效的阻止敌军的冲锋。”

    “而且,与其他兵种相互配合的话,也能实现不同的战术效果,比如和刀盾兵,骑兵配合。”

    “这些战术,我们都是经过上千年的演练研究的,早已登峰造极。”

    “你看那些长矛,密密麻麻,在战场上能给敌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敌人的士气。”

    “战场上,一支军队若是士气崩了,那么就算人数再多,也是乌合之众,一触即溃。”

    小皇帝待在老祖身边,认真的听着,想把每句话都记在脑海中。

    “嗯,老祖,我记住了。”小皇帝点着头,目光还在台下的军阵上。

    他们两人说话的声音并不大,而且现场也有其他声音,所以别人并不清楚杨轩和小皇帝在说些什么。

    不过看表情,也能猜到肯定是杨轩在教小皇帝什么东西。

    一些人看的心中羡慕无比。

    很快,长矛军阵的演练结束,盾牌军阵上场。

    “老祖,盾牌兵呢?”小皇帝仰起头,看着老祖问道。

    “盾牌兵啊,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就多了。”

    杨轩微微沉吟,继续开口:

    “首先,就是防御,顾名思义,他们可以为其他士兵提供防护作用。”

    “其次就是组成密集的阵型,向前推进,压制敌人,破坏敌人的防线。”

    “再者就是保护重要目标,比如将领,弓箭手等。”

    “还有,整齐划一的盾牌阵型,可以给己方士兵带来安全感和信心,提升士气,增强战斗意志。”

    “此外,盾牌可以用于攻城、渡河等任务,总之,盾牌兵的作用很多。”

    “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这就考验负责指挥的将领的能力了。”

    杨轩没有藏私,尽可能的为小皇帝解惑。

    皇帝可以不上战场,但是不能不了解军队,否则就有被下面人糊弄,最后架空的风险。

    小皇帝眼中透露着崇拜的目光,老祖真厉害,什么都知道。

    接下来各个军阵陆续上场,比如长矛兵和盾牌兵所组成的军阵。

    不同兵种所组成的军阵,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杨轩不厌其烦,认真为小皇帝解惑。

    同时观众席上的各国使臣也是认识到了大明的强大。

    大明不仅仅是幅员辽阔,国家富裕,军事实力也远不是他们能比的。

    瓦剌使团看到其他国家使臣的反应,面露不屑。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现在展现出来的,只是大明的普通军队罢了,真正的精锐可还没有出现呢!

    作为现场最了解明军战力的使团,可不是其他小国的使臣能比的。

    高台之上。

    杨轩看着台下的骑兵军阵给小皇帝解释道:“镇儿,看到没有,这支骑兵,是我大明真正的精锐。”

    “也是蒙古人最多的一支军队。”

    闻言,小皇帝问道:“老祖,这就是三千营吗?”

    “没错,三千营最初是太宗挑选了三千名精于骑射的蒙古骑兵所组成的,作战能力极强。”

    “经几十年的征战,扩充,现在的三千营中不仅仅有蒙古人,也有色目人,汉人等。”

    杨轩为小皇帝介绍了一下。

    大明对少数民族的包容还是很强的,不仅仅是军中,朝廷上也有少数民族出身的。

    只是相比于汉人的比例,很少就是了。

    观众席上的瓦剌使团看着场中的三千营,面色很不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