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明初大移民(1/2)
“爸,我看看您都拿来的什么好东西。”
任小天走到箱子前蹲下翻找了起来。
任小天的父亲笑道:“也没什么,都是咱们家乡的特产。
咸鸭蛋和松花蛋,还有一些湖里的东西。”
任小天略带埋怨的说道:“这一看就是我妈准备的吧?
我之前跟她说了多少次了。
松花蛋虽然好吃,但也不要长期过量的食用。”
秦始皇好奇的问道:“小天,何出此言?”
任小天科普道:“松花蛋又名皮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明中叶。
算是后世一种脍炙人口的美食。
但是松花蛋的制作复杂,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重金属残留。
所以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有铅中毒的风险。”
秦始皇吓了一跳。
他之前就是由于吞服丹药导致的重金属中毒差点丢了性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现在这盒松花蛋他是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任小天摆摆手笑道:“放心吧始皇帝。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您之前体内的毒素都被清理干净了。
如果想让您铅中毒,那得长年累月的吃松花蛋。
估计最大的可能是您还没中毒,就已经彻底的吃腻了。”
秦始皇笑了笑,算是彻底的放心了。
“嬴兄,你们聊什么呢?和咱也说说呗?”
几人说话的功夫,朱元璋背着手溜溜达达的走进了院子。
“嗯?侄媳妇儿也过来了啊?
这两位是...?”
看清院子里的人后朱元璋挑眉问道。
“叔,这是我爸妈。
爸妈,这位是明太祖朱元璋。
之前我和他有眼缘,所以认他当了叔。
您二老不会介意吧?”
任小天的父亲失笑道:“说什么呢?
我和你妈怎么可能会介意。
咱们两家八辈都是贫农。
这回可算是咱们家高攀了啊。”
朱元璋笑道:“老弟你这话可不对。
小天跟咱可没什么高攀不高攀的。
咱当年不也是泥腿子出身的嘛。
何况小天他可是帮了咱很多个大忙。
真说起来的话,咱还得好好感谢感谢他呢。”
其实朱元璋的年纪还没任小天的父亲大,但他这声老弟倒是叫的很顺口。
“马皇后没来吗?”
任小天的母亲是个自来熟,对皇帝也没有那么大的敬畏之心。
朱元璋愕然道:“你也认识咱妹子?”
“电视剧里看过,马皇后那可是个很好的人啊。”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那是,咱妹子可是天下间最好的女人了。”
“沈万三家里真有聚宝盆吗?”
朱元璋一时间没跟上任小天母亲跳脱的思路。
愣在原地的他:“啊?什么?”
任小天哭笑不得道:“妈,您快打住吧。
您是不是电视剧看魔怔了?
现实中哪里来的聚宝盆?”
任小天的母亲撇撇嘴:“也是。”
眼看别的皇帝们还没来到,几人坐在沙发上唠起了家常。
“老弟,你祖上便是济宁府人氏吗?”
朱元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问道。
任小天的父亲摇摇头道:“那倒不是。
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起过。
我们这一片的人都是明初移民的时候从山西那边迁过来的。”
朱元璋愣道:“嗯?”
任小天笑道:“就是叔您和四哥那会的大移民。
这可是华夏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一次移民活动了。
在我们那儿几乎大半个华夏都有明初移民后裔的分布。
近些年也有很多人去故土认祖归宗。”
朱元璋感慨道:“没想到咱的一项政策居然对后世影响这么深远?
当初咱不过是看元末乱世导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十室九空。
所以才采纳了户部刘九皋的建议向受灾之地移民。”
任小天笑道:“说真的。
要论起规模来,叔您的移民照着春运还差点意思。”
朱元璋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看过的春运纪录片。
想起那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的场面他不由得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
咱大明现在全国人口加起来怕是也没有你们后世春运时期的一半多。”
“今时不同往日嘛,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力量。
不然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放在叔您这会没有个一年半载怕是到不
任小天走到箱子前蹲下翻找了起来。
任小天的父亲笑道:“也没什么,都是咱们家乡的特产。
咸鸭蛋和松花蛋,还有一些湖里的东西。”
任小天略带埋怨的说道:“这一看就是我妈准备的吧?
我之前跟她说了多少次了。
松花蛋虽然好吃,但也不要长期过量的食用。”
秦始皇好奇的问道:“小天,何出此言?”
任小天科普道:“松花蛋又名皮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明中叶。
算是后世一种脍炙人口的美食。
但是松花蛋的制作复杂,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重金属残留。
所以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有铅中毒的风险。”
秦始皇吓了一跳。
他之前就是由于吞服丹药导致的重金属中毒差点丢了性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现在这盒松花蛋他是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任小天摆摆手笑道:“放心吧始皇帝。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您之前体内的毒素都被清理干净了。
如果想让您铅中毒,那得长年累月的吃松花蛋。
估计最大的可能是您还没中毒,就已经彻底的吃腻了。”
秦始皇笑了笑,算是彻底的放心了。
“嬴兄,你们聊什么呢?和咱也说说呗?”
几人说话的功夫,朱元璋背着手溜溜达达的走进了院子。
“嗯?侄媳妇儿也过来了啊?
这两位是...?”
看清院子里的人后朱元璋挑眉问道。
“叔,这是我爸妈。
爸妈,这位是明太祖朱元璋。
之前我和他有眼缘,所以认他当了叔。
您二老不会介意吧?”
任小天的父亲失笑道:“说什么呢?
我和你妈怎么可能会介意。
咱们两家八辈都是贫农。
这回可算是咱们家高攀了啊。”
朱元璋笑道:“老弟你这话可不对。
小天跟咱可没什么高攀不高攀的。
咱当年不也是泥腿子出身的嘛。
何况小天他可是帮了咱很多个大忙。
真说起来的话,咱还得好好感谢感谢他呢。”
其实朱元璋的年纪还没任小天的父亲大,但他这声老弟倒是叫的很顺口。
“马皇后没来吗?”
任小天的母亲是个自来熟,对皇帝也没有那么大的敬畏之心。
朱元璋愕然道:“你也认识咱妹子?”
“电视剧里看过,马皇后那可是个很好的人啊。”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那是,咱妹子可是天下间最好的女人了。”
“沈万三家里真有聚宝盆吗?”
朱元璋一时间没跟上任小天母亲跳脱的思路。
愣在原地的他:“啊?什么?”
任小天哭笑不得道:“妈,您快打住吧。
您是不是电视剧看魔怔了?
现实中哪里来的聚宝盆?”
任小天的母亲撇撇嘴:“也是。”
眼看别的皇帝们还没来到,几人坐在沙发上唠起了家常。
“老弟,你祖上便是济宁府人氏吗?”
朱元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问道。
任小天的父亲摇摇头道:“那倒不是。
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起过。
我们这一片的人都是明初移民的时候从山西那边迁过来的。”
朱元璋愣道:“嗯?”
任小天笑道:“就是叔您和四哥那会的大移民。
这可是华夏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一次移民活动了。
在我们那儿几乎大半个华夏都有明初移民后裔的分布。
近些年也有很多人去故土认祖归宗。”
朱元璋感慨道:“没想到咱的一项政策居然对后世影响这么深远?
当初咱不过是看元末乱世导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十室九空。
所以才采纳了户部刘九皋的建议向受灾之地移民。”
任小天笑道:“说真的。
要论起规模来,叔您的移民照着春运还差点意思。”
朱元璋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看过的春运纪录片。
想起那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的场面他不由得点了点头。
“那是自然。
咱大明现在全国人口加起来怕是也没有你们后世春运时期的一半多。”
“今时不同往日嘛,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力量。
不然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放在叔您这会没有个一年半载怕是到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