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小小促织(1/2)
李元吉嘿笑道:“没钱啊?那还不好办?
后面你这么多皇帝呢,随便让他们支援你一些不就行了?”
“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像朱祁钰等人怎么说也是朱瞻基的后代。
自己这个做长辈的不给他们钱不说,反倒要让他们出钱。
朱瞻基的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元吉老兄,你别乱出主意了。
朱瞻基时期算是大明比较有钱的时候了。
要是他都不拿不出钱来,那其他时期有钱的更不多了。
你瞅瞅朱厚熜,他那会明显就是外强中干。
整个嘉靖时期朝廷都有严重的财政赤字和亏空。
朱厚照情况比他好一些,但整体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朱由检那边就更不用多说了。
他那儿大乱还没结束呢,根本不能指望他能往外掏钱。”
朱厚熜对此已经习惯了,脸上没有丝毫的动容。
倒是朱厚照尴尬的笑了笑。
李元吉继续说道:“那跟李自成似的多杀几个贪官不就有钱了?”
任小天翻了个白眼道:“你以为宣德一朝官员贪污程度能跟明末相比啊?
朱瞻基相比我叔来的确算是仁慈之君。
但也不能说他就不是杀伐果决的主儿啊。
要真是那种巨贪首恶,他还能留到今天?
指望其他官员贪的那仨瓜俩枣的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是?”
“依寡人来看,大明也不是没有有钱的皇帝。
明穆宗朱载坖(朱载垕)和明神宗朱翊钧他们父子俩不是挺有钱的么?
尤其是朱载坖。
寡人记得书中记载他在位时期全世界近乎一半的银两都流通到了大明。”
“嘶~这么多?”
在场大多数皇帝都知道全世界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无一不被这个数字给震撼到了。
李治喃喃说道:“这么多钱,要是都给朕的话...
朕怕是能一路打到那阿拉伯的极西之地。”
乾隆自大的性格又发作了,他嗤笑道:“区区三万万两白银而已。
朕几年光景就能收上来。”
任小天没好气的说道:“啊对对对。
老百姓们一定是非常自愿交那么繁重的赋税吧?”
雍正立刻瞪了乾隆一眼。
你小子还嫌咱大清的名声不够‘响亮’吗?
刘彻阴阳怪气的说道:“与你们大清十三万万两白银的赔款相比。
三万万两白银的确是不值一提。”
乾隆的脸顿时臊红了起来。
极度好面子的他被刘彻一句话怼的哑口无言。
憋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即便他们再有钱,但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再说朕也总不能总是伸手向后人要钱吧?”
朱瞻基嘬了嘬牙花子说道。
朱元璋虎目圆睁:“你敢!”
“太祖息怒,孙儿不是那个意思...”
任小天安抚道:“叔,您也别老吵吵巴火的。
咱们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呗。
其实现在朱瞻基的问题也并没有那么难解决。
只要他不轻易下旨让交趾独立。
南方的局势一时半会也发生不了太大的改变。
倒是北方的问题比较严重。
现在瓦剌即将崛起,鞑靼也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他倒不如集中精力将这二者给剿灭了。”
朱厚照插话提醒道:“还有建州女真!”
这话一出,雍正父子二人别提多尴尬了。
“叔祖的意思是还要北伐?”
朱元璋冷哼道:“怎么?你小子怕了?
你不要忘了咱大明是以武立国!
驱除元虏更是咱朱家儿郎的使命与责任!”
朱瞻基苦笑道:“太祖,孙儿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皇爷爷他五次北伐非但没有取得想要的战果。
反而是极度的劳民伤财。
就连皇爷爷他也在第五次北伐归来的途中病逝。
要不是父皇他及时逆转局势,怕此时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
而且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战争不断。
民间反对战争的声音也是愈发的强烈。
孙儿怕执意北伐会激起民变啊。”
朱元璋沉默不语。
朱瞻基说的也的确是其中的痛点。
任小天点点头道:“我说的也不是让你现在就立刻出兵北伐。
只是让你把此事提上日程而已。
尤其是奴儿干都司一地,必须派遣足够数量的军卒前往镇守。
你好歹也是仁宣之治的皇帝,这些钱财还是能拿的出来的吧?
后面你这么多皇帝呢,随便让他们支援你一些不就行了?”
“这...怕是有些不妥吧。”
像朱祁钰等人怎么说也是朱瞻基的后代。
自己这个做长辈的不给他们钱不说,反倒要让他们出钱。
朱瞻基的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元吉老兄,你别乱出主意了。
朱瞻基时期算是大明比较有钱的时候了。
要是他都不拿不出钱来,那其他时期有钱的更不多了。
你瞅瞅朱厚熜,他那会明显就是外强中干。
整个嘉靖时期朝廷都有严重的财政赤字和亏空。
朱厚照情况比他好一些,但整体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朱由检那边就更不用多说了。
他那儿大乱还没结束呢,根本不能指望他能往外掏钱。”
朱厚熜对此已经习惯了,脸上没有丝毫的动容。
倒是朱厚照尴尬的笑了笑。
李元吉继续说道:“那跟李自成似的多杀几个贪官不就有钱了?”
任小天翻了个白眼道:“你以为宣德一朝官员贪污程度能跟明末相比啊?
朱瞻基相比我叔来的确算是仁慈之君。
但也不能说他就不是杀伐果决的主儿啊。
要真是那种巨贪首恶,他还能留到今天?
指望其他官员贪的那仨瓜俩枣的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不是?”
“依寡人来看,大明也不是没有有钱的皇帝。
明穆宗朱载坖(朱载垕)和明神宗朱翊钧他们父子俩不是挺有钱的么?
尤其是朱载坖。
寡人记得书中记载他在位时期全世界近乎一半的银两都流通到了大明。”
“嘶~这么多?”
在场大多数皇帝都知道全世界是个什么概念。
所以无一不被这个数字给震撼到了。
李治喃喃说道:“这么多钱,要是都给朕的话...
朕怕是能一路打到那阿拉伯的极西之地。”
乾隆自大的性格又发作了,他嗤笑道:“区区三万万两白银而已。
朕几年光景就能收上来。”
任小天没好气的说道:“啊对对对。
老百姓们一定是非常自愿交那么繁重的赋税吧?”
雍正立刻瞪了乾隆一眼。
你小子还嫌咱大清的名声不够‘响亮’吗?
刘彻阴阳怪气的说道:“与你们大清十三万万两白银的赔款相比。
三万万两白银的确是不值一提。”
乾隆的脸顿时臊红了起来。
极度好面子的他被刘彻一句话怼的哑口无言。
憋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即便他们再有钱,但终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再说朕也总不能总是伸手向后人要钱吧?”
朱瞻基嘬了嘬牙花子说道。
朱元璋虎目圆睁:“你敢!”
“太祖息怒,孙儿不是那个意思...”
任小天安抚道:“叔,您也别老吵吵巴火的。
咱们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呗。
其实现在朱瞻基的问题也并没有那么难解决。
只要他不轻易下旨让交趾独立。
南方的局势一时半会也发生不了太大的改变。
倒是北方的问题比较严重。
现在瓦剌即将崛起,鞑靼也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他倒不如集中精力将这二者给剿灭了。”
朱厚照插话提醒道:“还有建州女真!”
这话一出,雍正父子二人别提多尴尬了。
“叔祖的意思是还要北伐?”
朱元璋冷哼道:“怎么?你小子怕了?
你不要忘了咱大明是以武立国!
驱除元虏更是咱朱家儿郎的使命与责任!”
朱瞻基苦笑道:“太祖,孙儿不是那个意思。
只是皇爷爷他五次北伐非但没有取得想要的战果。
反而是极度的劳民伤财。
就连皇爷爷他也在第五次北伐归来的途中病逝。
要不是父皇他及时逆转局势,怕此时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
而且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战争不断。
民间反对战争的声音也是愈发的强烈。
孙儿怕执意北伐会激起民变啊。”
朱元璋沉默不语。
朱瞻基说的也的确是其中的痛点。
任小天点点头道:“我说的也不是让你现在就立刻出兵北伐。
只是让你把此事提上日程而已。
尤其是奴儿干都司一地,必须派遣足够数量的军卒前往镇守。
你好歹也是仁宣之治的皇帝,这些钱财还是能拿的出来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