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有苗不愁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令长他们哥几个,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除了划拉麦秆和豆杆以外,还有就是得在山坡上面割草。

    干完这些活,就开始上山砍木头,背回来做栅栏,还得在栅栏里面盖房子,盖牲口棚子。

    盖房子很简单,先把木头橛子挖坑埋进去,然后再用木头棍子一点点连接加固,再往上面糊泥巴。

    不过这个活得抓紧干,因为冬天就要来了。

    赵令武每天在家里冒充咸鱼,还吃小灶,吃好的。

    他是顿顿都有肉,没有肉的时候,猪大油就挖一勺子干上!

    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家的牲口圈弄好了。

    赵令武和他爹、还有赵令长和赵令文,一起到孙家集镇,把一头骡子和一头牛给赶回家来了。

    冬天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的时候,赵令武惊喜的发现自己长肉了。

    个头虽然没长多少,但是他长粗了!不再是小细胳膊、小细腿儿了。

    赵令武自己挺高兴,有苗不愁长!就这么吃下去,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长成一个大高个。冷兵器时代,个头矮了,吃亏!

    赵令武使劲挥舞一下胳膊,嘿嘿,小样儿还挺有劲!

    赵世昌和张氏看见老儿子长肉了,很高兴,长高点,长壮实点,出去干仗才不吃亏。

    晚上吃完饭,赵令长他们带着老婆孩子各回各家了。

    赵令武说:“爹,我明天就要开始练习骑马了。”

    赵世昌笑了:“好,我跟你一起去。”

    这孩子骡子和马分不清,一张嘴就是喂马,骑马,从来不说骡子。

    这不能怪赵令武,因为他没见过骡子,他所了解的关于骡子的那些事儿,都是他从书上看来的。

    而且他们家的这个骡子,长得很像马。赵世昌说这是马骡。

    第二天早上,赵令武早早地就起来收拾利索了。

    身上穿着大棉袄,下面穿着大棉裤,裤腿用布带扎紧。脚上是棉鞋,头上戴着棉帽子,手上还戴着手套。赵世昌也是同样的装扮。这些东西都是张氏亲手缝制出来的,不假手他人。针脚很细密,很暖和。

    “爹来了,小五也来了!”

    赵令长和赵令文看见赵世昌和赵令武来了,就从泥板房里面出来了。

    昨天晚上是赵令长和赵令文两个人看守牲口。他们哥四个,两个人一伙,轮流看守牲口圈。

    赵世昌说:“令长,把骡子给牵出来,备上鞍,我和小五出去练习一下怎么骑马。”

    赵令长把骡子从牲口棚子里面牵出来,把马鞍子弄好,就把缰绳交给了赵令武。然后又把一个背筐交给了赵世昌。

    背筐里面是赵令武做的防身的武器,十步之内,例无虚发。威力很大,对付三两个人不成问题。

    赵令武牵着骡子,在前面走,赵世昌背着背筐在后面跟着。

    清晨的大道上空无一人。

    赵令武扳鞍认蹬,一使劲,噌的一下就翻身上了马鞍。幸亏骡子长得矮,要不然他还得让他爹往上推他一把。

    赵令武挥动马鞭,胯下的骡子,马蹄翻飞、向前飞奔。

    马蹄哒哒哒,黄河水哗啦啦,要努力生根要发芽!

    马蹄翻飞那是不可能的,骡子跑的慢不说,赵令武他也不会骑呀!他也不敢跑啊!

    赵令武坐在马鞍上面,骡子“呱、哒,呱、哒”的往前走,

    赵世昌背着背筐,在后面跟着。

    爷俩顺着官道,往孙家集的方向走。清河镇那边不敢去。

    济南府的攻城战已经打了快一个月了,建奴的消耗很大,建奴的游骑说不定就有在那边活动的。

    此时的济南府,打得火花四溅。

    真的是火花四溅。

    建奴每当发起进攻的时候,都是先来两轮火箭齐射,压制一下城头的防守力量。然后才开始攀爬城墙。

    临时打造的攻城车、上面的建奴使用的也是火箭,射不死人不要紧,能把城墙上的防守物资烧着了也行。

    攻城战打得就是消耗战。拼人力,拼物资。

    城里的防守物资消耗一空的时候,就是城破之时。

    同样,建奴的物资如果消耗光了,他们也就没有攻城的能力了,只能撤走。

    不过双方现在还看不出来力竭的迹象。

    济南府城头的火炮依然在轰鸣,滚木雷石不停的往下砸,金汤、热油、滚水哗哗的往下倒。

    建奴从青山关和墙子岭入关,一路畅通无阻的打到了济南府,沿途掠夺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口,攻城战打得不疾不徐。

    睿亲王多尔衮和贝勒岳托,坐在中军大帐里面,把酒言欢,谈笑风生。

    打攻城战的都是汉旗营的兵马,伤亡不重要。

    和多尔衮的稳坐泰山相比,济南知府李崇化就有些心急如焚、暴跳如雷了。

    援兵迟迟不至,他已经顾不得斯文了。

    “杨嗣昌!老贼误国!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