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直播比赛(二)田径(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一直领先的维安娜持平。

    越过终点那一刻,我全力以赴地冲刺,缓冲区尽头的全息大屏幕上立刻弹出了我的成绩:“龙佐冰颖,8秒420,第三组预赛第一,全场记录第一。”看到这记录,我总算是舒了一口气,大约又往前冲了十米,终于刹住了脚。

    这时,我注意到下一组成绩也已经出来:维安娜·布朗,8秒422,第三组预赛第二,全场记录第二。

    预赛结束后,按照流程,淘汰第14名至第26名,留下一半的选手进入初赛。由于参赛运动员总体上比较少,所以初赛之后紧接着就是半决赛了。

    比赛一结束,国内的工作人员就迅速上来接应我,引领我来到赛场一方的专属休息区。稍作休息,两分钟后就将开始初赛了。现在,我也体验到了曾经电视上看到的运动员们的待遇。工作人员们纷纷上前,有的询问我要不要坐下来休息一下,有的则递上一瓶农夫山泉。但我现在并不感觉到累,所以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站在四个工作人员——三女一男面前,抖抖腿,活动活动筋骨,作为休息的方式。

    两分钟转瞬即逝,裁判区再次传来哨响。剩下的十三名选手从跑道内道依次按各自排名进行排序,稍作整顿后,接下来的初赛就开始了。

    在比赛开始之前,我特意看向一旁的维安娜,互相对视了一下,然后微微一笑,同时握了握手。这次握手不仅代表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更象征着东西方的友谊。尽管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东西方的两个大国之间有过大大小小的摩擦,但依然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像运动会这种大规模的赛事,本来就是为了世界进步、世界和平而诞生的。因此,这一场初赛注定也会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巅峰对决!

    随着裁判区又一声令下:“各就位!预备!”紧接着,“啪”的一声枪响,我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姿势,就像预赛时一样,我立刻玩命似的起跑,弹射出去!

    本以为经过第一场比赛的筛选,剩下的个个都是高手,但在起步速度上不太占优势的我,这一次在前50米居然拿到了第三的位置,而维安娜依然保持着第一。不过仔细一想,虽然只是短短的100米跑,但对于体能上的消耗还是非常高的。大多数人仅仅休息两分钟是完全不够恢复的,所以很难发挥出更佳状态。

    很快,过了50米,我的优势迅速凸显出来,一下子超过了第二名17号选手,又一次几乎与维安娜追平。我们两人并驾齐驱。

    直到冲线的那一刻,我一边刹住脚,一边抬头看向正前方的数据屏幕,这一次,屏幕上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数据:龙佐冰颖,8秒4253,第三组第一;维安娜布朗,8秒4257,第三组第二。

    刹住脚后,麻木地走向休息区,准备在稍作休息的同时,仔细回味这个令人震惊的结果。我对这数据简直目瞪口呆,居然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四位!按照国内的精度,这种情况大概可以算是两个第一并列了。奥兰德的科技果然发达,所有的比赛测试数据都是由智能机器人实时检测出来的,比秒表计出来的准确得多。同时,所有数据都是当场反馈,当场上报,效率极高。

    虽然这次的成绩不比预赛时那么惊艳,但好歹也保住了第一的位置。想必现在传回国内的转播中,已经开始热血澎湃地解说这场比赛了吧。

    又经过两分钟的短暂休息,接下来就是半决赛了。在走上赛场之前,我回头瞥了一眼,缓冲区尽头大屏幕上的数据:全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是我和维安娜,第三是一组的22号,9秒5730,和前面两个记录差远了,这一次能否突破这个记录还很悬呢!毕竟这一次,奥兰德为了缩短比赛时间,每场比赛之间的间隙都很短,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一场的成绩不如一场,但这也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谁能一鼓作气撑到最后,谁就是最终的胜者。

    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像奥运会,全运会这些赛事田径的比赛日都那么多了。

    上了赛场,同样的操作,同样的,先落后,后反超,半决赛一共九人,最终淘汰三人,剩下六人进入决赛。最终前三的成绩分别是我和维安娜以及一组22号的:8秒7542,8秒7543,9秒8740。这成绩毫无疑问的挺进决赛,虽然又比上一次慢了那么一点点,但无所谓了,至少稳稳的拿下第一或者第二了。接连三场下来,真的感觉状态完全比不上第一场了,第一场可是打破了我以往的所有记录呢!

    接着,同样还是两分钟,即将迎来最终的决赛。但在此之前,我似乎发现了一个bug,只有第三组是一直连续跑到最后一场的,其他的两组,在各自留下三名优胜者之后,都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不过想来这应该就是此次在奥兰德参赛最大的特色吧,这节奏是真的快。

    不出所料,最终决赛的成绩果然不如第一场了:8秒8300!全场第二!和8秒8294的维安娜只有丝毫之差。跑完这一局就可以稍稍长一些的解放了,女子两百米将在十一点半举行。

    虽然最终没能拿下冠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