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七零年代奋斗记(7)(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回吧。”说完话,水淼抬了抬肩膀上背着的行囊,转身跟上大部队。

    前天就开始下了大雪,路上的雪都到膝盖了,拖拉机都没法开,整个大队的四五十号十人就浩浩荡荡的步行前进。

    “水淼,谢谢你!”杨鹏宇赶上水淼的步伐,真诚的向他道谢。

    水淼看了杨鹏宇,其实他也没比自己大几岁,那个时候刚下乡也才十六七岁,八年时间,也就二十四五岁。

    虽然说现在的眼光看还很年轻,但是七十年代,这妥妥是大龄青年了,水淼比他小的都三个孩子了,他还单身一个。

    不是没有人劝他成家,但是他自己不想放弃心中的那点念想,要是成家了就真的一辈子都回不了城了。

    好歹坚持总有回报,这段时间,他就能比别人更加心无旁骛的学习,有些成家的甚至被拦着根本报不了名。

    “你会成功的!”水淼鼓励了杨鹏宇。

    路上说说笑笑,四五个小时时间也过得非常快,等他们到县城的时候,有落脚的也分开了,其他人都跟着水淼去了他二姐夫的单位。

    吴国庆在门口等着了,都快成一个雪人了。

    水淼快步走上去给他拍雪:“二姐夫,你这等多久了?!”

    吴国庆憨憨一笑:“没等多久,我怕你们到了在门口等,索性我在这接你们。都到齐了吗,领导把钥匙给我了,我领你们去。”

    吴国庆借的是一个类似礼堂的会议室,面积比较大,桌子也多。

    “桌椅拼一拼,就能成为一张床了,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条件,男左女右分开,将就一下吧。”

    “没事,国庆哥,这已经很好了。”

    “都是英雄儿女,这点都不是事儿。”

    “就是,离考场又近,去考试都不会心慌迟到。”

    众人也七嘴八舌的说道,现在什么环境大家没有经历过啊,只要能考上,这点苦算什么。

    才说着,二姐夫的领导来了,张辉,分管的就是教育这块,这也算是对他们精准扶贫了。

    “诸位辛苦了,希望大家明天的考试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他看了了礼堂,“这地方有暖气的,这几天太冷了,我也去跟一把手说下,晚上给你们通暖气,不然冻感冒了可不好。”

    就算知道他是买人心,但此时此刻都感谢他,现在水淼他们最怕的就是生病。

    收拾好铺盖,中午的时候,二姐带了一桶汤,大姐也带了一大碗菜干肉。大家干饼子窝窝头配着吃都觉得美味。

    杨鹏宇开玩笑道:“知情的知道我们是来考试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来过年的。”这话说的大家都笑了起来,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下午的时候,大家一起去考场熟悉一下环境,不过教室是进不去的,门锁着,但是知道去自己考试的教室怎么走,大家也就放心了。

    等到下午五点还不到,天就黑了,大礼堂的暖气也通上了,还点了电灯,这下子都舒服了。

    放松是不可能放松的,大家还是争分夺秒的看起书,时不时低声几句请教问题的话。

    外面北风呼啸,礼堂里却温暖如春。水淼心想,无论之后他还要经历几个世界,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今晚。

    决战时刻终于到来了,众人相互打气,一起奔赴考场。

    根据水淼知道的历史,1977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这段时间,全国有570多万名考生带着他们得之不易的准考证纷纷走进考场。

    在学校门外,不同的年龄的考生组成了这一年独特的一次高考。

    因为十多年的积压,考生中很多人是夫妻、是师生,甚至是父子,年龄最大的甚至有37岁了。

    这场高考不仅是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更是有一个趣闻,由于考生人数大大超过预期,印刷试卷的纸张准备不足,中央便紧急调用伟人选集的印刷用纸来先行印刷考生试卷。

    想到这,水淼不禁笑出声来,顿时让边上的抗美、援朝两兄弟瞪大了双眼。

    “弟,你不慌吗?”援朝真的佩服水淼的胆量,这时候居然还笑得出来,他都紧张的同手同脚了。

    “不慌,你们也别紧张,按照之前学的,会的都写出来,就不会差。加油!”

    “加油!”鼓励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走入考场教室,水淼静静坐在位置上,他刚好靠窗,能够看到操场的雪和枯树,再远处就是学校大门,等待的人和报名不成功无法考试的人。

    再等等吧。水淼无声地在心里说道,寒冬已经过去了,春天要来了。

    第一场是语文,水淼拿到试卷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试卷比准考证还要简陋而寒酸。

    试卷和草稿纸都是薄薄一张纸,大小不一。发下来的纸颜色各异、或黄或白,有的纸还薄得透明,如今连写便条都不会用它们,可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场。

    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为“解释词语”,占10分,5个词语,分别是:诚实;俭朴;伎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