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松鹤有声多不住 烟霞缭绕鼋头岭(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洞穴。洞穴大如客厅,可以外逃的地方,是几乎水漫到顶的地下河。手电照去,地下河往山里没有延伸多远,就狭窄的只有笆斗大小。这样曲折的地方,日本人没有胆量进去,里边极可能是无底的深渊。

    可是黎游虎,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的毛猴子,却是无法放过。小鬼子弄来毒瓦斯,用鼓风机往里边吹了半天。恐怕熏不死人,干脆用炸药,把可以进入的溶洞,全部炸塌。逃到溶洞里的人,即使熏不死,也是被活埋。凭里边人的能力,是无法掏洞钻出来。

    然后,日本人又是一把大火,多灾多难的红莲寺,再次被烧。这次的火烧,比前一次更为惨烈。日本人烧得时候泼了汽油,连砖瓦石块,凡是露在地面的都烧成齑粉、碎块。

    红莲寺从此彻底废了,已经没有重修的价值

    这是红莲寺劫数的二建二烧。

    红莲寺第三次重建,已经是跨世纪后的事。

    沂蒙山余脉构成的山脉,太为壮观优美。于是便有外部资本投入,把整个山脉裹挟进来,建成了具有山地特色的旅游园区。

    红莲寺无法重建,山顶光秃秃的,山顶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最高的植物也就是酸枣树,荆棘子之类的灌木丛。

    山顶的草很茂盛,白茅草一丛丛,红茅草一簇簇。不用砍刀开路,简直没有下脚的空。

    地下曲离绊磕的散落着砖瓦石块。再细心的寻觅,也只能见到巨大的条石,数不尽的破损的鱼鳞般的青瓦。如果用心观察。可以发现倒塌瓦砾下的,厚重的建筑物基础。

    山上无水也无路,东部是连绵的丘陵,北部是起伏的山岭。西部是有名的矿区,这边离山不远的地方,是茂密的矿工宿舍。在西山脚下仰首看去,只见鼍头岭山势挺拔。薄薄的雾,白色的云,缠腰锁颈。

    在鼍头岭岭上向南观望,不老河玉带样在发散白光,河两岸则是翠绿的庄稼地。

    解放以后政府重视水利建设,不老河筑起厚重的大堤,发再大的洪水,也没有潮水外溢。而鼍头岭下来的山洪,有修建的多条排洪渠。鼍龙再是发怒摇头怒吼,也只能乖乖的听从人的安排,经过扬水站,汇入不老河里。这里已经四十多年没有闹过水灾。七八月,蛟斗月,成为了传说。

    鼍头岭和不老河之间的喇叭口,一马平川,种满果树。三月桃杏花开,四五月肥桃红杏,石榴花红火。虽然没有了常年不断流的清澈山溪,山脚下也有汩汩流淌的山泉。

    资本自然不会忘掉这块地方,景色就是资源,资源就能生钱。蛟鼍争斗的场面不再,药王菩萨可是仍然传说。

    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生病时医院商业化。治病的费用,不是一般人承担的起。药王菩萨名声见长,在鼍头岭下,根据红莲寺的传说,人们再次建起寺院。由于是在平地起建,不再受场地约束,辉煌的寺庙越发壮观。这就是前边所说的,三建红莲寺的事。虽然新建寺院不叫红莲寺,实实在在和红莲寺有不少牵连。

    也就是药王菩萨寺院建成的第二年,有三个煤矿青年工人来到这里。他们从新建的寺庙游起,攀着山崖上了鼍头岭。沿着鼍头岭北去,经过簸箕峪,便来到两山夹一沟的山脉最北端。

    在浮石如流,无法踏脚的山涧沟西侧,他们发现了被山洪冲击石块,几乎掩蔽了的洞穴。

    当夜,他们就居住在山洞旁。天刚亮就开始搬开密密麻麻的石块,到弄出个筐大的洞口钻了进去。

    这是个巨大的洞穴,比智取威虎山座山雕作为大厅的山洞,还要宽大的多。

    洞穴高可两三丈,要想看到洞穴顶部,非得把头仰到最大角度。才能头晕眼花脖颈酸酸的,看到点洞顶轮廓。

    据说这里早年是个神庙,不知什么原因破败了。至今烟熏火燎的洞壁,依然可见当年香火的旺盛。

    最可奇怪的是,这个洞穴蜂窝样生着若干小洞。

    大多数是人身无法进入的小洞,其余十来个可以进人的洞,也是仅可身体瘦削的人,蛇伏进入。

    然后便是无底的黑暗,叮咚的水声。

    目不可及,深不可测,至今仍然没有人探到最长的洞穴终点。更无法得知洞长到什么程度?

    当地传言,洞穴西南方的地河村逢集,斛粮食的声音,在洞穴里听得到。

    据此推断,一定有个洞通到地河村。至于有没有洞通到山脉最南端的鼍头岭,就是待解之谜,根据鼍头岭红莲寺当年的传说,洞穴应该是想通的。要不然红莲寺的石潭水从哪里来,黎游虎三人怎么没了身影?

    这三个青年矿工,从小就在山西膀的煤矿工人家属宿舍长大。是听着红莲寺和山洞的传奇故事长大,探索山洞的秘密一直是未了的心愿。早年,有时间无力也无物资支持。现在工作多年,物资条件具备,再加上有在岩洞巷道生存的经验。他们决心探究,纠葛已久的秘密。

    他们在山洞里生存了七天。从山北的洞穴进去,从鼍头岭被炸坏的峭岩下的碎石中,扒开缝隙逃了出来。

    出来的时候,三人骨瘦如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