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总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依赖于社会生存的我们,从小便注定需要和不同人打交道,应对分别的突发状况。

    每个人也会因待人方式有别,或做事方法不同,而承受不一样的后果。而每个人后果,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同。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人,可能既容易心软,又容易情绪化,更时常在抉择中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良机。

    而会清醒度日的人,则从待人和处事中都学会了一个道理:不对任何人都太善良,不对任何事都管不住情绪,更不对任何事物都放不下。

    不用刻意做一个“和善”的人,也不用做一个“老好人”,只管做好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好。

    余生,请学会拒绝,懂得克制,取舍有度,过好自己的日子,做清醒而明智的成年人。

    人啊,要敢于拒绝,保留待人的锋芒。

    浙大的陈立教授在《锵锵行天下》里说过一句话:“其实我们大部分的麻烦,是来自于过分善解人意。”

    一个善良的人若能学会拒绝,便能有效减少许多麻烦。

    万事有度,无度则悲。

    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没有人值得你背着一座大山前行,爱你的人,也不会把压力转嫁到你的身上。

    你的给予一旦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到最后,只会造成自我的消耗,并助长恶意的滋生,唯有学会拒绝,才能及时止损。

    有些时候,有的人喂不饱,有些人的心,比天高。

    一味退让和容忍,不代表着大度和善良,只意味着你并不尊重自己。

    而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自然也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你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别人才会同样重视你。

    就像白岩松所说:“人的价值,是靠拒绝而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适当地拒绝不是无情,而是为了把有限的善意留给自己,以及更懂得珍惜你的人。

    为你值得的人低头,不为不值得的人低头。

    在待人时,你该当如钻石,有棱有角,才会使人生熠熠生光。

    做人啊,也要学会克制情绪,保持处事的冷静。

    想想自己身边无能暴躁的人,似乎每天都在为自己的冲动行为买单;但大有能耐的人,大多都能冷静处事。

    就像英国作家塞·杰克逊所言:“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克制自己的本能冲动。”

    成本的成本很高,冲动的代价更大,学会克制,理智处理问题,才能正确且恰当地解决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于体内发动机的爆发,而在于让情绪刹车的本领。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参加2005年的总理大选时,对手言辞激烈地批评她:“优势太少,永远也当不了总理!”

    默克尔自然心里不服,可她却控制住了愤怒的情绪,并没有回怼,只是沉默地看着对方。

    因为她知道,如果她激动地选择反驳,那么一定会露出更多的破绽,场面也更容易失控。

    最后,她凭借着冷静成熟的表现,成功赢得了大多数选票,成为了德国史上首位女总理。

    有些时候,忍耐不是懦弱,而是成功前的蛰伏。

    就像安东尼·罗宾斯所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一时冲动,虽发泄了情绪,却只会令你反复活在犯错、后悔、与弥补错误的循环之中。

    做事总不服气,人生只剩晦气;收得住坏脾气,才守得了福气。

    所以,宁做平静如镜的深潭,绝不当暴跳如雷的困兽。

    冷静的处理问题,收获结果一定是让双方都满意的。

    做人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取舍,保住长远利益。

    眼前的金山银山也许只是过眼云烟,而远处的看不清的未来,没准就是阳光明媚的明天。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舍弃便意味着失去,但其实,舍弃是为了更高层次的获得。

    演员陈道明在成名后,有许多导演曾邀请他拍戏,但无论片酬多高,只要剧本不合适,他都不会接。

    但是一旦遇到好剧本,即便不收钱,他也要抓住这个机会。

    有次冯小刚导演打算拍《汶川大地震》,陈道明便主动联系他,说自己可以免费去拍。

    出道三十多年的陈道明,一直在金钱与作品的取舍中选择后者,既不过多消耗名气,还保证了自己的作品都是精品。

    因此,观众只要一听是他的作品,大多都愿意买账。

    正如贾平凹所说:“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而我们,早知道有舍才有得。

    同样地,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舍”,才能有所“得”:想要增长知识,就要舍弃沉迷短视频的时间,多读书;想要身体健康,就要放弃不良的作息和习惯,多运动;想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