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计划泄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崇祯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明军集结完毕准备出发。

    但天降大雪,只能往后推迟数天。

    二月二十五,大军正式出发。

    三路兵马相约在三月初十会攻赫图阿拉。

    黄蜚率领南路军率先出动。

    他们离开宽甸堡先是往西北方向行进。

    抵达蒲石河后转向东北,紧接着又转向西北,沿着牛毛生河行进。

    宽甸堡与赫图阿拉相距不到四百里,按理说最多只需要十天就能抵达。

    但宽甸堡那条路不好走,所以只能率先出动。

    黄蜚出发的当天下午,李定国也率部启程。

    他这条路和宽甸堡那条路差不多。

    但距离比宽甸堡那条路近了一些。

    黄蜚出发的第二天,王永吉也率部出发。

    三路大军朝着赫图阿拉缓缓逼近。

    “报!”探马飞奔进城向多尔衮汇报:“启禀睿亲王,明军兵分三路进攻赫图阿拉。”

    “哪三路?”多尔衮问。

    “北路军兵马约有六万,由王永吉亲自率领,从沈阳出发。麾下将领有李宪忠,刘肇基,黄得功,吴三桂,高一功,刘西尧等人!”

    “中路军主将是李定国,所部兵马约有两万,从辽阳出发。”

    “南路军主将是黄蜚,所部兵马约有三万!其中多为步兵,少有骑兵。他们从宽甸堡出发,沿着河流北上。”

    “三路明军相约三月初十合围赫图阿拉!”

    “快,”多尔衮急忙吩咐:“召集八旗诸将以及范先生和洪先生前来议事。”

    “还有,”多尔衮刚要补充一句话时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改口道:“算了,就这些人吧。”

    在多尔衮的召集下,众人很快到齐。

    把情况简单叙述了一遍,众人皆是沉默。

    明军总兵力十一万,而他们的兵力只有四万多。

    双方差距太大了。

    他们没有击败明军的信心。

    “两位先生怎么看?”多尔衮问。

    “请问王爷消息从何而来?可信度又有几成?”范文程反问道。

    “消息是从明军内部传出来的,至于可信度嘛...”多尔衮想了想,“可信度至少在八成以上。”

    范文程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从兵力部署上看,北路军和南路军为实,中路军为虚!”

    肃亲王豪格被气笑了:“这他妈的还用说吗?兵马数量都摆在明面上了,除非消息有误!”

    “消息不会出错!”多尔衮再次重复。

    消息是吴三桂传出来的。

    多尔衮虽然觉得吴三桂不是什么好人,但吴三桂和大清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撒谎。

    “睿亲王,肃亲王,诸位大人!”范文程抱拳施礼:“既然明军分兵来攻,那么我军就应该分兵据守。”

    “怎么守?”豪格没好气的说道:“明军有十一万兵马,我军只有四万多一点。”

    “明军确实有十一万兵马,但是分兵了。”范文程开始解释:“现在三路兵马各自为战,我军完全可以效仿当年的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指挥的萨尔浒之战,靠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思路将明军各个击破。”

    “思路没问题,问题是怎么各个击破?”洪承畴突然发难道。

    在建奴军中待了这么久,洪承畴终于摸清了范文程的底细。

    他有本事吗?

    有,但不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范文程只讲理论,不与实际结合。

    所有人都知道要把明军各个击破,但关键是怎么才能击破。

    这其中既涉及了行军问题,又涉及了后勤补给,还有战术战法等一系列的问题。

    范文程每次出谋划策都是指出一个方向,剩下的都需要执行命令的将领自行发挥。

    打赢了,范文程有一半的功劳。

    打输了,责任都在将领。

    这买卖行啊,稳赚不赔。

    面对洪承畴的发难,范文程愣住了。

    好在他并非常人,很快缓过神并说道:“明军主力是北路军,只要想办法击溃北路军,其余两路便不足为惧。”

    “难啊!”洪承畴立刻反驳道:“当年能打赢萨尔浒之战的关键是杜松部。他是进攻的主力,由于轻敌冒进孤立突出,才被太祖高皇帝找到了破绽。”

    “王永吉率领的北路军必然会像之前一样步步为营,而不是轻敌冒进。他们不犯错,我军就找不到破绽,更无法将其击溃。”

    “待其他两路大军完成合围之势后,我军既打不赢,也无路可退!届时要么乖乖投降,要么自刎殉国。”

    “范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范文程的脸色开始变得难看起来。

    现在他才反应过来洪承畴要对他发难。

    至于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