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落后的户籍制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户籍不允许脱籍,后辈子孙必须承袭。

    (乐户也不能随便脱籍,但大明律没有规定)

    其余户籍脱籍后自动成为民户。

    户籍制度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最大程度的限制了百姓迁移,维持了社会稳定。

    缺点也比较明显。

    这种分散、封闭、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抵抗灾害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陕西旱灾导致土地减产,农民种地入不敷出,只能贱卖土地去寻别的活路。

    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些人成为了地方官府眼里的流民。

    地方官府理由也很充分:你们都是民户,就应该去种地,干别的不行。

    由于已经贱卖了土地,想继续种地只能租种士绅地主的地。

    明代的田租比较固定,无论丰年还是灾年,都收取丰年收成的一半。

    丰年一亩地产三百斤粮食,地租是一百五十斤。

    灾年一亩地只能产一百斤粮食,地租还是一百五十斤。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分比没挣,到头来还欠了地主五十斤粮食。

    这他妈哪儿说理去?

    老百姓能不反?

    这便是户籍制度的缺陷。

    如果要废除户籍制度,士绅地主肯定会反对,因为他们手里掌握了大量的土地。

    朝中的官员代表了士绅地主的利益,他们绝对会反对。

    这仅仅是民户!

    军户背后是勋贵(废除军户此时尚未在全国推广),灶户背后有运司,乐户背后是礼部,渔户、船户背后是河泊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