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科学种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应星离开乾清宫后,崇祯召集内阁成员开会。

    会议主要内容是宋应星的任命问题。

    除非有极特殊情况,否则他不会直接绕过内阁任命官员。

    这么做不但遵守了朝堂规则,还能帮助宋应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为什么这么说?

    试想一下。

    假如大明朝是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集团公司。

    崇祯是公司董事长,六部衙门是六个分公司,六部尚书是各分公司一把手。

    崇祯直接任命宋应星为分公司部门经理是什么行为?

    在其他人眼里这是空降行为。

    现实生活中。

    分公司员工对待总公司空降来的部门经理会持怀疑态度,怀疑他的能力到底行不行。

    更有甚者。

    被空降部门有望晋升的人会仇视空降领导,认为空降的领导顶替了他的位置。

    为了报复,他会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使坏。

    这便是空降会遇到的阻力和麻烦。

    但是...换个方法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当分公司一把手介绍新部门经理时说:这是我从总公司挖来的人。

    其他员工会怎么想?

    员工会觉得分公司一把手牛叉,能从总部挖人。

    同时还会觉得被挖的人肯定有本事,否则一把手不会挖他!

    二者事件相似,结果却天差地别。

    现代公司情况已然这么复杂,古代朝堂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崇祯穿越后慢慢发现,很多事不是想做就能做,需要看大臣脸色。

    用对了大臣,事半功倍。

    用错了大臣,事倍功半。

    为了能让宋应星顺利入职,崇祯决定和内阁成员做一笔交易。

    “李阁老正在湖广一带赈灾追缴赋税欠款,湖广被免职的大小官员有数十位,诸位可有合适人选?”崇祯开口询问。

    范景文率先说道:“臣举荐几人。”

    “臣也举荐几个成绩优秀的贡生!”方岳贡和邱瑜跟着举荐。

    崇祯也不考察,全都同意。

    他不怕这些人里面有奸臣,地方上的奸臣最多为祸一方,影响不了大局。

    怕就怕朝堂上有影响大局的奸臣。

    不同人眼里的忠奸标准不一样。

    百姓觉得贪财者为奸,不贪者为忠。

    官员觉得结党者为奸,不结者为忠。

    皇帝认为能让政策顺利执行者为忠,阻碍政策者为奸。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

    等他们推荐完之后,崇祯才开口说道:“诸位可曾听过宋应星的名字?朕看了他编写的《天工开物》,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巨着。”

    内阁两个老狐狸,一个小狐狸秒懂,纷纷表示看过这本书,认为可以重用。

    “朕记得制造局和研究院尚没有主管官员,诸位觉得他怎么样?”

    “宋应星可担此任!”

    次日早朝,君臣几人非常默契地演了一场戏。

    朝会过后,宋应星顺利入职。

    新官上任三把火。

    宋应星第一把火烧向内部。

    京师研究总院内部会议上,宋应星稳坐中间:“诸位,我在地方上当官时发现,粮食减产除了天灾以外还有人的因素。”

    “请问宋大人什么因素?”

    “很多人不会种地!”宋应星表情严肃。

    “怎么可能...?中原百姓世代为农,大人为何说他们不会种地?就算有,也只是少数吧!”有人反驳。

    “少数?”宋应星哈哈一笑:“恰恰相反,很多百姓都不会种地。”

    在官员们的笑声中,宋应星沉声说道:“很多百姓不会看节气,见别人播种就跟着播种,别人施肥浇水也跟着施肥浇水。”

    “而且大多靠经验种地,而非理论知识种地。”

    见众人脸上笑意不减,宋应星站起来说道:“以种水稻为例,从浸种催芽到收获会遇到八种灾害,小心应对可以降低损失。”

    “宋大人能否说出哪八种灾害?”

    “当然,首先是节气之害。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再早的话会遇天寒冻死不生。最迟者后于清明,太晚会迟熟,抽穗扬花受到影响,造成减产。”

    “现在春分时天气尚寒,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后推迟十天半月左右再进行种植。”

    “其次是播种风害...”

    接下来的时间里,宋应星将种植水稻的步骤,每个环节可能遇到的灾害一一说出。

    起初京师研究总院的官员们还不信,脸上带着嘲讽之意,时不时地开口打断。

    随着话题的深入,他们脸上的表情逐渐严肃。

    因为他们发现宋应星那些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这位新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