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榆园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历史上的明朝末年,山东濮州、范县一带屡遭天灾。

    再加上人祸横行,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废。

    当地有榆钱树。

    榆钱树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落叶乔木,先开花后长叶。

    开出的花朵外形和铜钱相似,故而得名榆钱树。

    由于榆钱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所以时间久了有榆树的地方会形成榆林。

    崇祯十三年。

    以马应试为首的农民发动起义,借助茂密的榆林和大明朝廷对抗。

    每当官军来剿,他们就钻入茂密的榆林之中躲藏起来。

    由于当地的榆林茂密且面积太大,官军不敢贸然进入,只能在外围搜寻。

    等官军一走,他们就钻出榆林继续对抗。

    这些人被大明朝廷称为榆园贼。

    史书称之为榆园军。

    为了应对官军的围剿,榆园军还在榆林中挖掘了长达数百里的地道。

    地道纵横交错,星罗棋布。

    贸然钻入不但会迷路,还会被藏在地道里的御林榆园军杀死。

    十分难缠。

    满清入关后,榆园军开始反清复明。

    顺治五年,降清的刘泽清和榆园军取得联络发动起义。

    事败后。

    刘泽清本人及他的弟弟和三个侄子被满清处死。

    榆园军继续依靠茂密的榆林和满清周旋。

    为了彻底消灭榆园军,满清任命张存仁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进行围剿。

    张存仁原本是明朝的守堡官,手下有一两百士兵。

    除了这个身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超级间谍。

    之所以用超级间谍来形容他,是因为他隐藏的很深,作用很大。

    (建州得辽阳时便为彼中线索,用事最久且力故其呼应绝灵。)

    崇祯元年,袁崇焕执掌辽东军政大权。

    此时的张存仁已经是建奴的间谍了。

    袁崇焕先是火速将这个守堡官提拔为标营游击将军,又在七个月后升其为参将,成为了他的得力亲信。

    先不提袁崇焕是否知情他间谍的身份。

    他能潜伏在蓟辽总督身边并成为亲信,必然向建奴输送了大量有用的情报。

    否则己巳之变时建奴不可能对明军各路大军的动向了如指掌!

    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后,张存仁和祖大寿一起开城投降。

    他立刻指出祖大寿是假降。

    皇太极虽然不信,但事实却如张存仁所言,祖大寿回到锦州后并没有给建奴效命。

    张存仁担任三省总督后对榆园军展开了围杀。

    他先是在草木易燃的秋天和冬天数放火烧榆林,又挖开黄河堤岸水灌榆园地道,最后又对当地百姓展开了无差别的屠杀。

    山东、河南甚至直隶的百姓都遭到了屠杀,被杀者数以百万计。

    榆园军的成员都是当地百姓,张存仁这种釜底抽薪的方法确实起到了作用。

    随着百姓的减少,榆园军的成员也越来越少。

    榆园军首领或被杀,或投降。

    榆园军最后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的榆园军是一支义军,下场十分惨烈。

    崇祯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当然不会用张存仁的方法对付他们,也不会让他们落得凄惨的下场。

    而是抱着仁慈的基调处理这件事。

    就在崇祯思考如何平息叛乱的时候,司礼监掌印高时明率先说道:“皇爷!现在山东发生了民变,奴婢以为应该立刻派兵围剿。”

    “高杰的三万兵马正在青州府一带屯田备战,距离濮州不到八百里!轻车简从的话十天就能赶到濮州,赶走叛军解濮州之围!”

    “或者调派在河南屯田的李定国,他的两万大军正在距离濮州四百里的归德府。算上传递消息的时间,八天左右也能抵达濮州。”

    崇祯既没有表态同意,也没有露出不同意的意思,而是看向内阁首辅范景文。

    范景文眉头紧锁,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用兵平叛只能解一时之急,无法做到长治久安。”

    “范阁老这话是什么意思?”高时明有些不爽的问。

    “榆园贼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存在了很长时间。”范景文开始解释,“从我朝十四年到今年,榆园贼就没消停过。每次官军前去围剿,他们就逃入榆树林之中避难。官军一走,他们又钻出榆树林继续干老本行。”

    “他们当中有些人确实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还有一些人则是专门和朝廷作对。”

    “所以范阁老的意思是?”高时明眨着眼睛问。

    “诏安!”范景文回答地干净利落。

    听到诏安二字,崇祯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范景文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致。

    诏安榆园军作为己用,是当前的最佳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