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苦衷(1/2)
正如大家所料,北蛮大军的第一波攻势,被驻北军稳稳拦下。三万北蛮铁骑,被阻拦在高高的边关城墙外。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战事远未结束。
石大将军刚从城墙上下来,就听说了西郊大营粮仓被烧的消息,虽说救火及时,保住了一半粮食,但仍有一半空缺,需要朝廷尽快调粮支援。
北关的折子,快马加鞭送往京中。
同时石大将军也向附近州域送出消息,请求各州支援粮草。不过因着路途,和各州各自的困苦,一时半刻,还未有州域回应。
倒是北关城中,由北关女眷们带头发起的捐粮行动,成果颇丰。
两日时间,前线还在作战,女眷们已经筹集出将近两千石粮食,这还仅仅是城中大户人家登记的数额,没算上百姓那边。
省些吃用,足够驻北军十万大军多顶上两日时间!
在城务府登记的册子上,卫家只捐了二十多石粮食,在一众北关城中大户人家当中,并不突出。
但从荒州紧急送来的洋蕃芋,第一批足足五千石,用的则是两个人的名义。
并非丹宁郡主与荒州都指挥使薛琏,而是丹宁郡主和荒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却广做善事的阑姓姑娘。
“这位阑姑娘可真是清风亮节,听说洋蕃芋的种子就是她最先发现的,让难民种植洋蕃芋的主意,也是她给丹宁郡主出的。做了这许多事,却不愿意留名,若非丹宁郡主不愿独自揽功,听说她连这姓氏,都不愿意留下。”
“没听说北地这里有什么姓阑的大户人家,这阑姑娘,究竟是何许人也?”
“许是什么低调的隐世家族也不一定,像是咱们大雍西南一带,不就有许多世家大族,好些个传承的时间比咱们大雍立国的时间还久呢!这阑家备不住也是,能与丹宁郡主和端王府攀上关系,总之这身份低不了就是。”
“是这个理。不过若是这样,这位阑姑娘还不愿意留名,可就更难得了……她做的这些事,若是报到朝堂上去,捞个县主当当,定是使得的吧?”
城务府里,登记捐粮册子的小吏们感慨连连。
一旁,卫茂林听到这些人夸赞“阑姑娘”的话,将头埋得更低,嘴角却忍不住微微翘起。
这些人夸赞不停的“阑姑娘”,可不正是他的女儿,云岚!
“有了城中筹集的三千石粮食,和荒州送来的这五千石洋蕃芋,还能再多撑几日,希望能撑到,京中调来的粮草赶到!”
从边关送往京城的两道折子。
快马加鞭,跑死了三匹边关最出色的千里驹,才终于分别在第三日和第四日,送到孝明帝的案头。
石大将军送出的折子,比裘监军的还早上半日。
石大将军不通文墨,那折子上的内容,也颇为直白,中心意思只有一个,请求朝廷尽快筹集粮草,送往北关!
北蛮铁骑在关外虎视眈眈,驻北军必须守住北关,这个时候驻北军所需的粮草万万不可短缺,不管朝廷用什么办法筹集,一定要在半月之内,送来至少三万石粮食,不然驻北军就面临断顿的风险。
吃不饱的兵,可打不了胜仗!
“啪!”
折子被孝明帝甩在案上,他那张本就有些发暗的脸,彻底阴沉下来,“石志衡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连朕都威胁上了!”
话音落下,他又连忙坐直身子,四下看看。
见这御书房内只守着自己的贴身大太监,再无他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现在可没到与那姓石的计较之时。
北蛮铁骑的赫赫凶名,他自小便听过不少,如今也唯有石志衡那厮猛将,才能带兵拦截住凶悍的北蛮铁骑!
“传刘爱卿,谢爱卿进宫。”
孝明帝口中的刘爱卿与谢爱卿,正是刘国公世子,以及严国公府二爷。
这两位都是朝中重臣,又因自小的交情,深得孝明帝信任。遇到自己琢磨不明白的难题,孝明帝一向习惯宣二人觐见。
刘世子与严二爷来得很快。
“你们看看吧。”孝明帝让太监将那折子送了下去。
北关开战之事,昨日就已传回京中。
今日朝会上,说的便是此事。
送往边关的粮草,一向都有定数,由于北边与西边都有敌国虎视眈眈,朝廷一向不敢断了边关的粮草。
但也仅仅能做到不“短了”。
想要多富裕,是没有可能的。
送往边关的粮草都是可丁可卯,这突然被烧毁了半个粮仓的粮食……哪能那么快补上?
刘世子就在户部任职,最清楚有多少粮草能够调集。
当即皱了眉头,“若是再早上半月,倒还好说,可这前不久朝廷才刚送去济州四万石赈灾粮……”
那笔赈灾粮,虽说全都是从朝中大臣和凌贵妃手上“化缘”来的,但也算是短时间将各家手中能拿出来的粮食给“榨干”了。
想要再效仿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战事远未结束。
石大将军刚从城墙上下来,就听说了西郊大营粮仓被烧的消息,虽说救火及时,保住了一半粮食,但仍有一半空缺,需要朝廷尽快调粮支援。
北关的折子,快马加鞭送往京中。
同时石大将军也向附近州域送出消息,请求各州支援粮草。不过因着路途,和各州各自的困苦,一时半刻,还未有州域回应。
倒是北关城中,由北关女眷们带头发起的捐粮行动,成果颇丰。
两日时间,前线还在作战,女眷们已经筹集出将近两千石粮食,这还仅仅是城中大户人家登记的数额,没算上百姓那边。
省些吃用,足够驻北军十万大军多顶上两日时间!
在城务府登记的册子上,卫家只捐了二十多石粮食,在一众北关城中大户人家当中,并不突出。
但从荒州紧急送来的洋蕃芋,第一批足足五千石,用的则是两个人的名义。
并非丹宁郡主与荒州都指挥使薛琏,而是丹宁郡主和荒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却广做善事的阑姓姑娘。
“这位阑姑娘可真是清风亮节,听说洋蕃芋的种子就是她最先发现的,让难民种植洋蕃芋的主意,也是她给丹宁郡主出的。做了这许多事,却不愿意留名,若非丹宁郡主不愿独自揽功,听说她连这姓氏,都不愿意留下。”
“没听说北地这里有什么姓阑的大户人家,这阑姑娘,究竟是何许人也?”
“许是什么低调的隐世家族也不一定,像是咱们大雍西南一带,不就有许多世家大族,好些个传承的时间比咱们大雍立国的时间还久呢!这阑家备不住也是,能与丹宁郡主和端王府攀上关系,总之这身份低不了就是。”
“是这个理。不过若是这样,这位阑姑娘还不愿意留名,可就更难得了……她做的这些事,若是报到朝堂上去,捞个县主当当,定是使得的吧?”
城务府里,登记捐粮册子的小吏们感慨连连。
一旁,卫茂林听到这些人夸赞“阑姑娘”的话,将头埋得更低,嘴角却忍不住微微翘起。
这些人夸赞不停的“阑姑娘”,可不正是他的女儿,云岚!
“有了城中筹集的三千石粮食,和荒州送来的这五千石洋蕃芋,还能再多撑几日,希望能撑到,京中调来的粮草赶到!”
从边关送往京城的两道折子。
快马加鞭,跑死了三匹边关最出色的千里驹,才终于分别在第三日和第四日,送到孝明帝的案头。
石大将军送出的折子,比裘监军的还早上半日。
石大将军不通文墨,那折子上的内容,也颇为直白,中心意思只有一个,请求朝廷尽快筹集粮草,送往北关!
北蛮铁骑在关外虎视眈眈,驻北军必须守住北关,这个时候驻北军所需的粮草万万不可短缺,不管朝廷用什么办法筹集,一定要在半月之内,送来至少三万石粮食,不然驻北军就面临断顿的风险。
吃不饱的兵,可打不了胜仗!
“啪!”
折子被孝明帝甩在案上,他那张本就有些发暗的脸,彻底阴沉下来,“石志衡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连朕都威胁上了!”
话音落下,他又连忙坐直身子,四下看看。
见这御书房内只守着自己的贴身大太监,再无他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现在可没到与那姓石的计较之时。
北蛮铁骑的赫赫凶名,他自小便听过不少,如今也唯有石志衡那厮猛将,才能带兵拦截住凶悍的北蛮铁骑!
“传刘爱卿,谢爱卿进宫。”
孝明帝口中的刘爱卿与谢爱卿,正是刘国公世子,以及严国公府二爷。
这两位都是朝中重臣,又因自小的交情,深得孝明帝信任。遇到自己琢磨不明白的难题,孝明帝一向习惯宣二人觐见。
刘世子与严二爷来得很快。
“你们看看吧。”孝明帝让太监将那折子送了下去。
北关开战之事,昨日就已传回京中。
今日朝会上,说的便是此事。
送往边关的粮草,一向都有定数,由于北边与西边都有敌国虎视眈眈,朝廷一向不敢断了边关的粮草。
但也仅仅能做到不“短了”。
想要多富裕,是没有可能的。
送往边关的粮草都是可丁可卯,这突然被烧毁了半个粮仓的粮食……哪能那么快补上?
刘世子就在户部任职,最清楚有多少粮草能够调集。
当即皱了眉头,“若是再早上半月,倒还好说,可这前不久朝廷才刚送去济州四万石赈灾粮……”
那笔赈灾粮,虽说全都是从朝中大臣和凌贵妃手上“化缘”来的,但也算是短时间将各家手中能拿出来的粮食给“榨干”了。
想要再效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