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买断宗室爵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大明士绅的清算行动,可不仅仅在河南省卫辉府展开。

    在大明首相府强有力的行动力之下,南府军每光复一个地方,大明中央地府派驻地方的官员就会迅速到位,清理地方势力,在地方重塑大明中央政府的权威。

    在清理地方势力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流血事件发生,无数地方豪强家破人亡。

    在山东省东昌府,饱受士绅欺压的老百姓发起大规模清算运动,将当地几个黑心肝的大善人活活打死,然后将他们的尸体挂在城外的小树林里面。

    在有心之人的挑拨下,东昌府的老百姓还冲击了入驻东昌府的各种机构,甚至喊出“地方自治”这种分裂国家的口号。

    还好南府军的大部队距离东昌府不远,及时遏制住了东昌府民乱。

    东昌府民乱拖慢了南府军进攻济南的行动,让大齐皇帝李自成从容地从济南退走,率军退到山东半岛的登莱地区。

    事后,经过东昌府公共安全厅调查,发现煽动东昌府民乱的不仅有当地的士绅,还有闯贼的余孽,以及来自南方的某些势力。

    此事传回大明京师后,一向很少插手具体事务的大明首相赵赢立刻下令,加大对地方势力的清查力度。

    在大明首相府的铁腕政策下,大明传统的宗族势力逐渐消亡,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慎刑院秉公判刑,也有不少无辜之人牵连其中。

    可是改革就是这样,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时代洪流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也是万钧重担。

    相比之下,汲县的士绅还算有一个体面的落幕,他们只是被罚没财产,流放东洲,并没有性命之忧。

    大明地方士绅最大的一部分财产就是他们掌握的土地,通过对士绅豪强追索税款,首相府将大量的田地收归国有。

    经过首相府几位相爷讨论后决定,首相府将根据实际情况,把收归国有的土地分配给真正需要土地的老百姓。

    在大规模收缴士绅豪强的土地的时候,首相府还处理了皇室宗亲的封地。

    对于丢失封地的皇室宗亲,首相府直接一刀切,不但要除国,还要将他们的封地收归国有。

    同时首相府放开了对宗室的管控,让洪武大帝的子孙后代自谋出路,打鱼种田做买卖都可以,只要不给大明中央政府添麻烦,怎么着都行。

    对于首相府这一项政策,郡王以下的皇室宗亲那是举双手赞成,这是继首相府征召宗室子弟入伍吃粮后,再一次给大明的中下层宗室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

    别以为顶着一个大明皇室宗亲的名头就可以享受各种特权,事实上,在大明吃不上饭的宗室一抓一大把。

    大明的皇室宗亲,不能随意离开封地,不能出仕当官,不能种地,不能经商。

    亲王、郡王在地方多少还有点小权利,至于中下级宗室,每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朝廷给他们发禄米。

    不仅如此,大明中下级宗室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都在亲王、郡王的手里捏着,被欺辱也是家常便饭。

    大明的中下层宗室过得如此窝囊,还要好好感谢他们的老祖宗定下的好政策。

    当初洪武帝为了吃一口饱饭悍然造反,辛辛苦苦打天下,不就是为了他的子孙后代可以躺平当米虫吗?

    所以在洪武帝的规划中,天下的老百姓都应该供养朱家的子孙。

    再加上永乐帝是通过“靖难”当上的皇帝,为了防止大明的宗室学他,不得不限制宗室的权力。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随着老朱家的子孙越来越多,不论是大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无力供养老朱家的子孙。

    自从嘉靖朝过后,拖欠宗室禄米就成了常态,大明中下层皇室宗亲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

    甚至有镇国中尉主动犯错,为的就是被关进牢里吃一顿饱饭。

    现在首相府放开对大明宗室的管制,条件只有两个,一个老朱家的男性强制服兵役,另一个就是让宗室放弃爵位。

    当然,作为补偿,首相府会支付一笔钱给宗室,买断他们的爵位。

    此政策一出,大明的中下层宗室高高兴兴地和首相府签订爵位买断合同,自愿放弃宗室身份,拿钱走人。

    大家都是很现实的人,和一个宗室身份相比,吃饱饭明显比较重要。

    这大明的宗室,谁爱当谁当去。

    大明的中下层宗室高兴了,大明的那些个亲王、郡王可就不高兴了。

    因为闯贼肆虐而寓居大明京师的亲王、郡王纷纷跑到皇宫,找崇祯皇帝哭诉,说什么大明的皇室宗亲都是天之骄子,首相府怎么能让他们自谋生路呢?

    可是这些丢掉自己封地的亲王、郡王现在只有一个空名头,连封地都被收归国有,他们说的话当真是一点分量都没有。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出面安抚了他们的情绪,并且承诺,等大明局势稳定下来,就重新给他们划分封地。

    亲王、郡王们等的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