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智慧的萌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龙若的语气坚定,掷地有声。孙太傅不再言语,钱主簿的忧虑也暂时消散,朝堂之上,一股希望的暖流悄然涌动。

    退朝后,龙若立刻召见了赵夫子和钱主簿,商议教材编写和师资选拔的事宜。

    “赵夫子,朕想请你担任教材编写的总负责人,”龙若神色认真地说道,“朕希望这套教材能够通俗易懂,既要传承我朝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融入新的思想和知识。”

    赵夫子激动地跪地领命,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如今能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更是倍感荣幸。

    “陛下,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龙若点点头,又转向钱主簿:“钱主簿,招募教师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记住,朕要的是有才华、有爱心的人,无论出身如何。”

    “微臣明白!”钱主簿领命而去,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招募公告。

    龙若深知,教材是教育的根本,必须亲自参与其中。她每日批阅奏折之后,便会来到御书房,与赵夫子一起讨论教材的内容。

    龙若博览群书,对各种知识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她主张教材要图文并茂,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释道理,并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赵夫子被龙若的学识和见识深深折服,他一边虚心学习,一边将龙若的思想融入到教材的编写中。

    在两人的通力合作下,一套全新的教材很快便编写完成。这套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与此同时,钱主簿也在全国各地奔波,寻找合适的教师人选。他走访民间,深入学校,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培训,终于补充了一批师资力量。

    这些新教师中,有饱读诗书的落魄书生,有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还有充满热情的家庭妇女。他们虽然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都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渴望为这场教育变革贡献力量。

    龙若微服私访,巡视各地学校,看着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一次偶然的相遇,却让龙若意识到,教育改革之路还很漫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龙若在一处偏远的乡村视察。她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年,正蹲在田埂上,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龙若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你在写什么?”

    少年抬起头,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渴望:“我在学写字,我想读书……”少年黝黑的脸庞上写满了渴望,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想读书,可是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学堂……”

    龙若看着少年,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时,在宫廷中接受最好的教育,而眼前这个少年,却因为贫穷,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你叫什么名字?”龙若问道,语气温和。

    “我叫阿牛。”少年有些拘谨地回答。

    “阿牛,”龙若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拿着这个去京城,找到钱主簿,他会安排你入学堂学习。”

    阿牛接过玉佩,触感温润,他有些不知所措,惊讶地望着龙若,“这……这怎么行?我……”

    “拿着吧,”龙若鼓励地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阿牛的眼眶湿润了,他用力点点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龙若目送着阿牛远去,心中思绪万千。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教材和师资,更需要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机会。她要让所有的孩子,无论出身贵贱,都能享受到教育的阳光。

    回到皇宫后,龙若立即召集大臣商议提高教师待遇的事情。

    “朕深知,教师是立国之本,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龙若环视四周,语气坚定,“朕决定,从国库中拨出专款,提高教师的俸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朝堂之上,一些大臣面露难色,提高教师待遇,势必会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

    龙若早已预料到会遭到阻力,她目光如炬,语气不容置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国家的未来,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在龙若的坚持下,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最终得以实施。消息传出,天下读书人无不欢欣鼓舞。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教育事业,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龙若的教育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一股暗流在朝堂之中涌动……

    几日后,孙太傅求见龙若。

    “陛下,”孙太傅一脸忧虑,“老臣听说,最近民间有一些流言蜚语,说……”他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说甚么?”龙若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锐利地看向孙太傅。

    孙太傅叹了口气,“说……说陛下的教育改革太过激进,会导致社会动荡……”

    孙太傅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龙若深知,孙太傅在朝中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