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募兵与指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想到这黄家竟然藏了这么多的粮食,这下也不用从其他地方运粮食了。”看着黄承禄宅内的粮食,崔世英不禁感叹道。

    “这些粮食,多半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如今,用来赈济灾民,倒也合适。”王世哲笑了笑。

    “王兄,你将今日发生的所有事情、以及黄氏的恶行尽皆上报府衙。我今夜就传信巡抚衙门,令青州府衙重点关注此案。”

    “至于关于江同知的罪行,你最好把证据交给我,也一并送至巡抚大人手中。此次,一定要把黄家的势力,从上到下连根拔起。”崔世英郑重其事,一脸严肃的说道。

    “好。就依贤弟的意思办。”王世哲赞同道。

    三日后,崔世英在苏元让等人的护送之下,踏上了前往兖州府城滋阳的路程,而剩余的人手则原路返回济南府。

    就在刘卓陪伴儿子读书的时候,京师对于刘卓的奏疏迅速做出了回应。不仅给山东拨了十万两的赈灾款,还拨付了二十万两的军需款用以购买各类物资。

    收到消息的刘卓欣喜万分,立马返回巡抚衙门亲自陪同负责押送的官员。不曾想,来人竟然是先前打过照面的崔呈秀。

    如今的崔呈秀已经升任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妥妥的朝廷二品大员。

    “数月不见,崔大人已然升任工部尚书,实在可喜可贺啊。”刘卓笑着恭贺道,随即拱手作揖。

    “刘抚台客气了。陛下和魏公公对你寄予厚望,后金祸患就拜托刘抚台了。”崔呈秀一脸真诚,行拱手礼。

    “劳烦崔尚书转告陛下与魏公公,刘卓必定全力以赴,彻底除掉朝廷在东北的威胁。”刘卓压低了嗓音,坦言道。

    “刘抚台放心,我一定一字不差的传达给陛下。前一段时间,魏公公与刘抚台之间的不愉快,陛下已经严厉斥责了魏公公,刘抚台就不要太放在心上了。”

    “此次,魏公公特意命我前来与大人和解。”崔呈秀似笑非笑道,令人捉摸不定。

    “崔尚书这是哪里的话,刘某记性不好,不愉快的事情从来不放心上。”刘卓哈哈一笑道。

    “刘抚台大度,崔某佩服。”

    有了朝廷的旨意,刘卓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募兵备战了。没有旨意,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尽管多次从辽东抽调人手,但因刘卓多次从山东向辽东运输流民,辽东大军的人数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长。

    将扩军的人数吩咐下去后,刘卓继续陪伴着儿子读书。

    此次招募乃是面向全省,招募条件就是各州府的良家子弟,作奸犯科、偷奸耍滑之人一律不收。

    中国古代历朝的军官最喜欢的士兵,就是平民百姓与没什么坏心思的庄稼汉。

    这些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变成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西汉时期,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手下的兵就来自于凉州与并州几个郡,有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西汉时期,良家子即是出身官员、以及富裕的农民家庭,而非商人、工匠、医者等人。

    汉武帝选择羽林军士兵的标准就是“六郡良家子”,先从六郡之中选择优秀的人才从军。

    为什么选六郡的良家子从军呢?

    其一,六郡是西汉的边疆,陇西、天水与羌、氐居住区接壤,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四郡则与匈奴常年打仗,六郡子弟战斗的技巧、意识、经验远超其他地区。

    其二,六郡地区不仅是马匹产出地,而且六郡子弟弓马骑射娴熟,远超西汉其他地区。

    其三,这些良家子,家庭条件相对好些,基本上识字。如此一来,可塑性就强太多了。只要磨炼上几年,就能成为中层、甚至是高层将领。

    如西汉的李广、赵充国、甘延寿、上宫桀都是出自六郡;还有东汉的皇甫嵩、皇甫规、张奂等人亦然。

    还有岳飞、戚继光手下将士也多是朴实、善良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之战,志愿军多数出身于工农之家。打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始终无法越过三八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前世有许多人看不起农民,不是这样瞧不起,就是各种各样的贬低。却不知道农民种了多少的粮食,养活了多少人,更不知道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农民对于国家的数次贡献。

    募兵过程很顺利,短短十余日,招募的兵员便已经超过了预期。这源于刘卓施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此外,刘卓还多次派人前往各县查看政令的落实情况,加之情报处的及时反馈,山东省的发展总体还算不错。

    此次共计招募了两万余人,将表现优异者分派城防营与火枪营后,刘卓才命人着手训练后备役。

    在离开济南城的这段时间,刘卓打算在济南留下万人。就算朝廷派出大军,凭借城内的兵力与火器,抵挡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