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茅山论道(中)(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始终维持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

    毕竟,若是欲望过于繁多,便极易让人丧失真实的自我,进而深陷于无尽的苦痛与烦忧当中难以自拔啊!

    唯有学会克制自身的欲望,

    人们方可更为顺遂地回归至内心深处那最为纯粹的本真模样,并最终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脱和解脱。

    就如同老子曾经所言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无疑是在警醒众人务必要远离那种过度的物质享乐呀!”。

    致虚守静:“致虚”就是要使内心达到空虚、空灵的状态,摆脱杂念和偏见的干扰;

    “守静”则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静,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影响。

    通过致虚守静的修行,人们可以更好地领悟“道”的真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就是达到致虚守静的方法。 -

    德善之修: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主张积德行善。

    我道家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其修行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与“道”相契合。

    此乃正道也,积德行善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可以为自己积累福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身体与精神的统一:道家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修炼,认为身体和精神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修行过程中,既要通过内丹修炼、气功、太极拳等方式来调养身体,增强体质,

    又要通过精神上的修行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实现身体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阴邪子的脸色愈发阴沉,

    额头上青筋暴起,他越听越是怒不可遏,仿佛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怒火即将喷涌而出。

    呼啸的阴风如狂躁的野兽般席卷而来,将他的头发吹得肆意飞舞,更增添了几分狰狞与恐怖。

    他咬牙切齿,愤怒地吼道:

    “所谓正道的仁义道德?哼!那只不过是他们用来掩盖自身无能和怯懦的可笑幌子罢了!

    真正强大的人,岂会受困于这些虚无缥缈的繁文缛节?”

    他眼神凌厉,透露出一股不顾一切的疯狂,继续咆哮着:“究竟何为正?

    又何为邪?全都是那些伪善者们自欺欺人的空洞说辞而已!

    我只遵循自己内心的指引,坚定地走着属于我的道路,哪管它是黑暗还是光明,

    只要能够达成我的目标,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

    “你们这些自诩为正道的家伙,成天假惺惺地把慈悲为怀挂在嘴边。

    但在这个残酷无情、弱肉强食的世界之中,

    你们这种愚蠢而天真的想法注定让他们成为被淘汰的弱者!

    只有像我这样不择手段、勇往直前的人,

    才能在这片混沌的江湖中生存下去,并最终登上巅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