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顺治九年都死了谁(2/3)
他又与英亲王阿济格、肃亲王豪格并肩作战,共同讨伐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屡立奇功,声名远扬。
顺治六年(1649年),满达海的父亲礼亲王代善与世长辞,而他的诸位兄长也相继离世。在这个关键时刻,满达海肩负起家族的重任,顺利承袭了其父礼亲王的尊贵爵位。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皇帝亲临朝政,满达海的封号也发生了变化,改为巽亲王。三月,按照既定的规则,诸王被赋予分治部务的权力,满达海更是受到重托,执掌吏部,成为朝中重要的政治力量。
然而,命运无常,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满达海突然离世,享年仅有三十岁。这位年轻有为的亲王的离去,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朝廷赐予他谥号“简”,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他的长子常阿岱继承了巽亲王的爵位,继续延续着家族的荣耀。
第二位离世的依旧是代善的子孙——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他乃礼亲王代善的第三个儿子颖亲王萨哈璘的第二个孩子。顺治五年九月,凭借着赫赫战功被封为多罗顺承郡王。此后,勒克德浑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江浙和湖广地区,并成功捉拿了南明的重要大臣何腾蛟,为清朝顺利入主中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顺治七年五月,勒克德浑被提拔担任议政之职;顺治八年三月,开始掌管刑部事务。然而,就在顺治九年,这位英勇的郡王不幸逝世,谥号为\"恭惠\",成为了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第三位端亲王博洛,乃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的第三子。
他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 年)降临人世。在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皇太极称帝之后,将其封为固山贝子。而到了顺治元年(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他又跟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并一举击溃李自成的军队。由于战功卓着,他因此获封贝勒。
顺治元年(1644年),博洛跟随豫亲王多铎南下,与李自成在潼关展开激战,并成功攻破潼关,随后又顺利攻下了西安。接着,他们继续向南进发,最终平定了江宁和杭州等地。
顺治三年(1646年),博洛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负责征讨南方地区。他率领军队先后平定了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击败了鲁王朱以海,彻底消灭了南明隆武政权和绍武政权,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顺治六年(1649年),博洛因功受封和硕端亲王,成为清朝的重要贵族之一。然而,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突然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变动。博洛与满达海、尼堪一同处理六部事务,参与国家的政务管理。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博洛因病逝世。
在他死后不久,由于受到多尔衮案的牵连,他被指控依附多尔衮等罪行,其王爵也因此被追削。尽管如此,他在生前的功绩仍然不可忽视,他的军事成就对清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位则是代善的后代,多罗谦郡王瓦克达。
瓦克达乃是代善第四子,其降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他曾随父兄及皇太极、多尔衮等辗转于朝鲜与大明之间,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
在顺治元年(1644 年),瓦克达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积极参与镇压李自成大顺军的战斗。
到了顺治三年(公元1646 年),瓦克达获封三等镇国将军,并于顺治四年晋升为镇国公。
顺治五年(1648 年),他被册封为谦郡王,取代满达海成为征西大将军,负责平定山西地区的反清势力。完成任务归朝后,瓦克达开始掌管工部相关事宜,但却因医人何大福案受到牵连,最终被罢免官职。
顺治九年(1652 年),瓦克达离世,享年四十七岁。
第五位敬亲王尼堪,其身世显赫,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之三子。他降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自幼便随其父祖驰骋沙场,历经战火洗礼。在此期间,尼堪亦曾立下赫赫战功。
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清。同年,尼堪受封固山贝子,并积极投身于对朝鲜及明朝的战争之中。顺治帝即位之后,尼堪更是身经百战,屡立奇功。他先是追随多尔衮挥师入关,继而协同阿济格追击李自成残部,随后又与多铎并肩作战,一举攻克南明弘光政权,并成功俘获逃往芜湖的明福王朱由崧。此外,尼堪还与豪格一道出征四川,剿灭张献忠势力。
当尼堪从四川凯旋而归时,因其卓越功勋而获封敬郡王。
顺治六年(公元 1649 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前往山西大同讨伐叛将姜镶。
为表彰尼堪的战功,多尔衮晋封他为敬亲王,而其他将领则各有赏赐。
然而,第二年多尔衮突然去世,年仅 39
顺治六年(1649年),满达海的父亲礼亲王代善与世长辞,而他的诸位兄长也相继离世。在这个关键时刻,满达海肩负起家族的重任,顺利承袭了其父礼亲王的尊贵爵位。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皇帝亲临朝政,满达海的封号也发生了变化,改为巽亲王。三月,按照既定的规则,诸王被赋予分治部务的权力,满达海更是受到重托,执掌吏部,成为朝中重要的政治力量。
然而,命运无常,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满达海突然离世,享年仅有三十岁。这位年轻有为的亲王的离去,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朝廷赐予他谥号“简”,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他的长子常阿岱继承了巽亲王的爵位,继续延续着家族的荣耀。
第二位离世的依旧是代善的子孙——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他乃礼亲王代善的第三个儿子颖亲王萨哈璘的第二个孩子。顺治五年九月,凭借着赫赫战功被封为多罗顺承郡王。此后,勒克德浑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江浙和湖广地区,并成功捉拿了南明的重要大臣何腾蛟,为清朝顺利入主中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顺治七年五月,勒克德浑被提拔担任议政之职;顺治八年三月,开始掌管刑部事务。然而,就在顺治九年,这位英勇的郡王不幸逝世,谥号为\"恭惠\",成为了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第三位端亲王博洛,乃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的第三子。
他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 1613 年)降临人世。在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皇太极称帝之后,将其封为固山贝子。而到了顺治元年(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 年),他又跟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关,并一举击溃李自成的军队。由于战功卓着,他因此获封贝勒。
顺治元年(1644年),博洛跟随豫亲王多铎南下,与李自成在潼关展开激战,并成功攻破潼关,随后又顺利攻下了西安。接着,他们继续向南进发,最终平定了江宁和杭州等地。
顺治三年(1646年),博洛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负责征讨南方地区。他率领军队先后平定了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击败了鲁王朱以海,彻底消灭了南明隆武政权和绍武政权,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顺治六年(1649年),博洛因功受封和硕端亲王,成为清朝的重要贵族之一。然而,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突然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变动。博洛与满达海、尼堪一同处理六部事务,参与国家的政务管理。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博洛因病逝世。
在他死后不久,由于受到多尔衮案的牵连,他被指控依附多尔衮等罪行,其王爵也因此被追削。尽管如此,他在生前的功绩仍然不可忽视,他的军事成就对清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位则是代善的后代,多罗谦郡王瓦克达。
瓦克达乃是代善第四子,其降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他曾随父兄及皇太极、多尔衮等辗转于朝鲜与大明之间,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役。
在顺治元年(1644 年),瓦克达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积极参与镇压李自成大顺军的战斗。
到了顺治三年(公元1646 年),瓦克达获封三等镇国将军,并于顺治四年晋升为镇国公。
顺治五年(1648 年),他被册封为谦郡王,取代满达海成为征西大将军,负责平定山西地区的反清势力。完成任务归朝后,瓦克达开始掌管工部相关事宜,但却因医人何大福案受到牵连,最终被罢免官职。
顺治九年(1652 年),瓦克达离世,享年四十七岁。
第五位敬亲王尼堪,其身世显赫,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之三子。他降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自幼便随其父祖驰骋沙场,历经战火洗礼。在此期间,尼堪亦曾立下赫赫战功。
崇德元年(公元 1636 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建国号大清。同年,尼堪受封固山贝子,并积极投身于对朝鲜及明朝的战争之中。顺治帝即位之后,尼堪更是身经百战,屡立奇功。他先是追随多尔衮挥师入关,继而协同阿济格追击李自成残部,随后又与多铎并肩作战,一举攻克南明弘光政权,并成功俘获逃往芜湖的明福王朱由崧。此外,尼堪还与豪格一道出征四川,剿灭张献忠势力。
当尼堪从四川凯旋而归时,因其卓越功勋而获封敬郡王。
顺治六年(公元 1649 年),尼堪被任命为定西大将军,前往山西大同讨伐叛将姜镶。
为表彰尼堪的战功,多尔衮晋封他为敬亲王,而其他将领则各有赏赐。
然而,第二年多尔衮突然去世,年仅 39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