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袁老心中的种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仅是皇帝们满脸惊愕!

    来自各个时空位面的普通百姓们,此时此刻也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仰望着天空。

    无论是身处战乱时期四处逃窜的难民,还是辛勤耕耘土地的农民,当他们听到从天幕传来的声音时,无一不感到震惊万分。

    \"一株水稻,竟然能够养活整整十四亿人?未来的世界真的会有如此繁荣昌盛的景象吗?\"

    人们纷纷用狐疑的目光紧盯着天幕中的那片无边无际的稻田,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深深地震撼。

    仿佛要透过这神秘的天幕,亲眼见证这个传说是否属实。

    与此同时,天幕之上的画面突然切换,一位面容慈祥、眼神深邃的老人出现在众人眼前。

    他正坐在一张朴素的椅子上,接受着一名记者的采访。

    老人缓缓地说道:“一粒粮食看似微不足道,但它既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于危难之中,也能够让一个国家陷入困境。”

    接着,老人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回忆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

    “你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无法理解当时的艰难处境。”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饥荒,那时候人们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无数人因为饥饿而失去生命。大家都吃不饱饭,生活异常困苦。”

    记者不禁追问道:“那么,您是否非常担心这种悲惨的场景会再次重演呢?”

    老人沉默片刻后,坚定地回答道:“不可能了!”

    这句话虽然说得很轻,但却仿佛在各个位面的帝王耳边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炸雷。

    他们震惊地看着这位老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

    这是何等的自信?

    一句轻飘飘的“不可能了”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心血。

    要知道纵观各个朝代,哪有不饿死人的?

    无数帝王

    天幕的画面再次切换,开始介绍起袁老的一生。

    【1930 年,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里,袁隆平降生在繁华的京城——北京。】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与挑战,就在他六岁那年,一家人被迫离开熟悉的北平城,迁往长江之畔。】

    【当时的中国尚未安定下来,战争的烽火四处蔓延,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袁隆平也不得不跟随家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在漫长的逃亡路途中,他目睹了一幅幅令人痛心的画面:】

    【“街头巷尾挤满了无数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失去了家园,无处栖身。”】

    【更有甚者,因饥饿而倒毙路边,生命在战火与饥荒中凋零。】

    【这些惨状如刀割般刻在了年幼的袁隆平心中,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无奈。】

    【尤其是那些饿死街头的人们,他们空洞的眼神和消瘦的身躯,成为了袁隆平永生难忘的记忆。】

    【这段艰难的经历,不仅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更为他播下了一颗渴望世界和平、希望百姓温饱的种子。】

    【自那时起,这个小小的愿望便在他心底悄然萌芽,并伴随他成长,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为此,他毅然决然地舍弃了父亲为他精心谋划的光明坦途,义无反顾地迈向了西南农学院。】

    【他的父母一心希望他能够学习理工科,将来有一个好出路。】

    【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含辛茹苦地供孩子读书,到头来他为什么会选择去学习农业呢?】

    【面对父母的质疑和不解,袁隆平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他深知务农的艰辛与不易,但他更害怕看到同胞们因饥饿而面露绝望之色。】

    【那种痛苦和无奈,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

    【他感慨地对父母说:“我知道做农民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但这正是我所愿意承担的。”】

    【“我不怕吃苦受累,只怕我们国家的人民饿肚子,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袁隆平的话语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让更多人过上温饱无忧的生活。】

    【这份信念成为了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也赢得了父母最终的理解与支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1953 年,袁隆平凭借着卓越超群的学业成绩,成功从西南农学院光荣毕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1959 年,一场史无前例、惊天动地的灾难性饥荒如暴风骤雨般骤然降临,迅速席卷全国。】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粮食供应极度匮乏,老百姓们几乎一无所获,忍饥挨饿,难以维持基本生计。】

    【一时间,仿佛置身于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之中!】

    【由于食物严重短缺,人们陷入绝境,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