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1/2)
祖龙小队回到魔方空间的第8天,李渊所在的那支试炼小队刚回来不久,一道光柱从天而降。
远远的看着这道光柱,王莽‘咯咯’直乐。
“老大,你癔症了?”一旁的刘秀说道。
“癔症啥啊,去,去咱冰箱抱个大西瓜过去。”
“大瓜?”刘秀眉毛挑了挑。
“巨甜。”
下一秒,刘秀消失在了原地。
“套你猴子的,会瞬移了不起啊。一次性也就能移5米,装啥。”王莽骂骂咧咧的向着光柱的方向走去。
边走,王莽大声喊着“李渊!李渊!”
五分钟后,系统旁边。
李渊拉着一脸懵逼的李隆基,正在跟他讲着关于魔方空间的事。
王莽则是拿着刀子切着西瓜。
将两块切好的西瓜放在始皇跟刘邦手里后,王莽拿起一块,来到刘秀身旁,递给了他。
等到王莽一块西瓜吃完,一根烟抽完后,李渊带着李隆基,过来拜见了始皇、刘邦。
“李隆基是吧,你太爷爷跟你讲清楚了?”
“回始皇,已经讲清楚了。”
“那你开始吧。”
“是。”
见李隆基要开始讲述,王莽从储物戒里取出两袋瓜子,打开一袋倒在桌子上,另外一袋扔给了刘秀。
“自我爹李旦禅位给我后,我一登基,便赐死了太平公主,独揽了朝政大权。”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的管理大唐。”
“紧接着,我派人将姚崇、宋璟接回到都城,以他们两个为相,励精图治。”
“后来,我又先后任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韩休、张九龄为相。”
“我以爷爷太宗为榜样,虚怀纳谏,能够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因此,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百姓生活富足,天下太平。”
‘另外,我还特别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使得边境一片稳定祥和。’
“另外,为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我还重视图书的建设。”
“我先后建设了‘丽正书院’与‘集贤书院’进行藏书。”
“不仅如此,我还命人推算编纂出《大衍历》,对于农耕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在位时期的大唐,盛极一时,那真是万国来朝。”
说到这里,李隆基的眼中神采奕奕。
“有着倭国、林邑、泥婆罗、骠国、赤土、真腊、天竺、大食、波斯、室利佛逝等等。”
“我大唐的威名,那真是横扫寰宇啊。”
说到最后,李隆基展开了双臂。
“始皇,汉高祖,后世讲完了。”
李隆基最后恭敬的鞠躬道。
“没有要补充的了么?”始皇问道。
“回始皇,没有了。”
“李三郎啊李三郎,你是净捡着好听的说了。”
王莽吐出个瓜子皮,冷笑一声。
“你要是少活25年就好了。”
王莽的话,让李隆基呆立在了当场,他转头看向了李渊。
“别看我,看我没用。”李渊表示如果说了假话,就只能自己受着了。
“还有脸看你太爷爷,呸,一会你太爷爷就得满咸阳宫的追着你打。”
“安史之乱的事你是一个字也不提啊。”
就在王莽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始皇道“行了,闭嘴吧。”
“系统,开始吧。”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762年,李旦第三子,所以又被称为李三郎】
【李隆基自小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懂历象学,且生性坚决果断】
【公元712年,李旦担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明争暗斗使得大唐江山不稳,因此将皇帝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称为太上皇】
【但是让李旦没有想到的是,他此举加剧了李隆基跟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双方都在想方设法的除掉对方】
【公元713年,李隆基得知太平公主欲发动兵变袭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率先命人斩杀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数十人】
【见大势已去的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佛寺当中】
【知晓此事的李旦出面劝李隆基恕太平公主死罪,被李隆基拒绝】
【最终,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
【此事被后世称为‘先天政变’】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彻底巩固了皇权】
【但因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前的明争暗斗,使得李唐朝廷早已吏治混乱,腐败问题严重】
【为此,李隆基下诏命姚崇回都城重新当回宰相】
【在李隆基的支持,上任后的姚崇开始帮助李隆基整治外戚、查办斜封官,李唐王朝重进进入了正轨】
远远的看着这道光柱,王莽‘咯咯’直乐。
“老大,你癔症了?”一旁的刘秀说道。
“癔症啥啊,去,去咱冰箱抱个大西瓜过去。”
“大瓜?”刘秀眉毛挑了挑。
“巨甜。”
下一秒,刘秀消失在了原地。
“套你猴子的,会瞬移了不起啊。一次性也就能移5米,装啥。”王莽骂骂咧咧的向着光柱的方向走去。
边走,王莽大声喊着“李渊!李渊!”
五分钟后,系统旁边。
李渊拉着一脸懵逼的李隆基,正在跟他讲着关于魔方空间的事。
王莽则是拿着刀子切着西瓜。
将两块切好的西瓜放在始皇跟刘邦手里后,王莽拿起一块,来到刘秀身旁,递给了他。
等到王莽一块西瓜吃完,一根烟抽完后,李渊带着李隆基,过来拜见了始皇、刘邦。
“李隆基是吧,你太爷爷跟你讲清楚了?”
“回始皇,已经讲清楚了。”
“那你开始吧。”
“是。”
见李隆基要开始讲述,王莽从储物戒里取出两袋瓜子,打开一袋倒在桌子上,另外一袋扔给了刘秀。
“自我爹李旦禅位给我后,我一登基,便赐死了太平公主,独揽了朝政大权。”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的管理大唐。”
“紧接着,我派人将姚崇、宋璟接回到都城,以他们两个为相,励精图治。”
“后来,我又先后任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韩休、张九龄为相。”
“我以爷爷太宗为榜样,虚怀纳谏,能够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因此,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百姓生活富足,天下太平。”
‘另外,我还特别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使得边境一片稳定祥和。’
“另外,为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我还重视图书的建设。”
“我先后建设了‘丽正书院’与‘集贤书院’进行藏书。”
“不仅如此,我还命人推算编纂出《大衍历》,对于农耕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在位时期的大唐,盛极一时,那真是万国来朝。”
说到这里,李隆基的眼中神采奕奕。
“有着倭国、林邑、泥婆罗、骠国、赤土、真腊、天竺、大食、波斯、室利佛逝等等。”
“我大唐的威名,那真是横扫寰宇啊。”
说到最后,李隆基展开了双臂。
“始皇,汉高祖,后世讲完了。”
李隆基最后恭敬的鞠躬道。
“没有要补充的了么?”始皇问道。
“回始皇,没有了。”
“李三郎啊李三郎,你是净捡着好听的说了。”
王莽吐出个瓜子皮,冷笑一声。
“你要是少活25年就好了。”
王莽的话,让李隆基呆立在了当场,他转头看向了李渊。
“别看我,看我没用。”李渊表示如果说了假话,就只能自己受着了。
“还有脸看你太爷爷,呸,一会你太爷爷就得满咸阳宫的追着你打。”
“安史之乱的事你是一个字也不提啊。”
就在王莽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始皇道“行了,闭嘴吧。”
“系统,开始吧。”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公元762年,李旦第三子,所以又被称为李三郎】
【李隆基自小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懂历象学,且生性坚决果断】
【公元712年,李旦担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明争暗斗使得大唐江山不稳,因此将皇帝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称为太上皇】
【但是让李旦没有想到的是,他此举加剧了李隆基跟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双方都在想方设法的除掉对方】
【公元713年,李隆基得知太平公主欲发动兵变袭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率先命人斩杀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数十人】
【见大势已去的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佛寺当中】
【知晓此事的李旦出面劝李隆基恕太平公主死罪,被李隆基拒绝】
【最终,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
【此事被后世称为‘先天政变’】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彻底巩固了皇权】
【但因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前的明争暗斗,使得李唐朝廷早已吏治混乱,腐败问题严重】
【为此,李隆基下诏命姚崇回都城重新当回宰相】
【在李隆基的支持,上任后的姚崇开始帮助李隆基整治外戚、查办斜封官,李唐王朝重进进入了正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