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一寸棉布,一寸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个亿的铜钱,看似很多。

    但其实很少。

    张霸治下有几百万的人口,每个人,只能分到几十个铜币而已。

    对于市场流通,它只能算聊胜于无。

    而且,有些富户有储存铜钱的坏习惯。

    总之很少,开山炼铜,还有收回以前劣质铜钱,重铸为中牟钱的工作。

    任重道远。

    只是张霸借助这一次秋收,把二亿中牟钱放出去。既宣告新钱流通,也是稳定粮食价格。

    这是一个信号。

    强力朝廷发射出去的信号。我在救市,我有能力在救市。

    农民们别担心。

    早上。

    大批的衙役出动,在洛阳城内外的布告栏上,张贴告示。

    百姓立刻知道有政策,积极的上前围观,并听识字的人念出来。

    “大将军辅政,制作中牟钱。”

    “外圆中方。”

    “在城外开设四座官市。以八枚铜钱一斤稻米的价格,收取今年秋粮。”

    “另。凡百姓家中有之前发行的铜钱,也可以送去官市,兑换粮食、布匹等物资。”

    洛阳原本就有粮市,是民营的,官府维持秩序。

    现在朝廷亲自下场,开设四座官市。

    百姓立刻意识到,这是朝廷要稳定粮食价格。

    但百姓更有兴趣的是中牟钱。

    “八枚铜钱一斤稻米?这得是多好的铜钱啊?”

    “是啊。我手中的铜钱,几十枚都买不到一斤米。”

    “这....... ”

    钱币混乱都几百年了。现在张霸忽然出了个中牟钱,建立官市,定义粮价。

    要是换个人,比如汉灵帝发钱,百姓肯定开骂了,更没有兴趣去围观。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是一百年间汉朝朝廷信誉最好的时候。

    只因为大将军、中牟侯张霸。

    而且这个中牟钱的名字也取的好。百姓爱屋及乌,觉得中牟两个字吉利。

    就代表好。

    洛阳百姓都是有工作的,都是要讨生活的。忙忙碌碌。但今天还是有许多百姓,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专门结伴前往城外粮市观看。

    也有一些百姓拿出了一些米,打算换点中牟钱看看。

    东边官市。

    占地面积非常庞大,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收粮的,一个是存放粗布、粮食的。

    也就是一个用中牟钱,收取百姓的粮食。

    另一个是用这些物资,收取百姓手中劣钱币的。

    很专业。

    有官市令管理官市,有官市都尉管理治安。有专门的官吏,负责计算钱币的购买力。

    百姓手中的钱币,也是不同的。有好一点的钱币,也有烂到没法看的钱币。

    一枚钱币的购买力,可能天差地别。

    总之,老百姓因为钱币的问题,生活非常困难的。

    处处困难。

    中牟钱的横空出世。

    利国利民。

    官市一早就开了。精锐的官吏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无论上门的是大粮商,还是小老百姓。

    只要拉来了粮食,就都接待。

    一斤米八个中牟钱。

    童叟无欺。

    当中牟钱被人带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了轰动。

    “这是好钱。你看看这个钱的成色,重量。简直是良心啊。历代都没有这样的好钱。”

    “是啊。我从没有见过这样成色的钱。中牟制钱。真是好钱啊。”

    “不愧是我们大将军、中牟侯啊。一如既往的可靠。这个钱。八枚铜钱,一斤米。这价格简直是良心。”

    轰动。

    大轰动。

    汉朝的钱币混乱,都有几百年了。

    市面上还有流通着西汉时期,吴王刘濞这种人制作的钱币。

    而从没有一种钱币,能有张霸出的这中牟钱的成色。

    这种好钱,别说是八个铜钱一斤米了。哪怕六个、五个一斤米,也是有人要的。

    粮食虽然好,但有一个问题。

    它不耐储存。

    但是这种好钱,可以存放几百年。

    这个钱币,真的是好钱。

    随着中牟钱的散出去,热度也越来越高。整个洛阳城,乃至于河南地区的人,都是闻风而动。

    很多很多的粮食,都被粮商拉到了洛阳,以兑换中牟钱。

    市场很火热的。

    百姓、商人、权贵的热情很高。要是张霸只有二亿铜钱,那也是不够的。

    别说二亿了,一百亿都不够。

    但幸好张霸是储存了二亿铜钱,然后日夜加班,让糜竺熔了收购上来的劣质钱币,或铜器。

    铸造中牟钱。

    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中牟钱。再说了,张霸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