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南北党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这些温知渺暂时也没办法对云舟说。

    她连爬都只能爬一小段,说话更是还不会了。

    每天只会咿咿呀呀的。

    不过好在云舟也没有纠结这个。

    “没事,她们怎么操作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证明了你母后强!咱们确实抱到了一个大腿。”

    [有道理。]温知渺也是这么想的。

    方和裕本来已经官至尚书令。

    宰相之下便是三省长官最为大。

    一品大员,如今却被皇后撤职流放了。

    而且据云舟的了解,天玄如今内部也并不安定。

    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南北方的官员形成了两党,互相之间看不顺眼。

    科举的逐渐完善的确是让更多的寒门子弟甚至平头百姓有了出头的机会。

    经历过百年乱世,加上前朝对世家豪族的打压,如今的天玄的确没有强大到能影响皇权的世家势力了。

    但是因为天玄的官职体系问题,加上南北方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权臣的诞生,朝堂之上党派林立。

    尤其是南北方官员之间的互相斗争。

    先帝在位之时疯狂扶持南方官员,可北方集团到底根基更加深厚。

    如今这位天子登基之前,两方就各自扶持了一位皇子,结果两败俱伤。

    让当今天子捡了漏。

    一直保持中立,且不太显眼的苏家出了一位镇国大将军,并且扶持了当今天子。

    所以最初两党对帝王的态度都不太友善。

    加上帝王无能,双方都想把持帝王,让自家人上位,最好能诞下子嗣,如此一来就能找机会废掉了当今天子,扶持幼帝。

    可没想到,皇后苏卿珞手段了得。

    帝王虽无能,却对她交付全部信任。

    二人不仅没有成为傀儡,甚至因为炎武军的存在,而牵制住了两党。

    如今朝堂之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后掌控着炎武军,两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天玄的帝王并没有前朝那样一言九鼎。

    宰相在天玄拥有很高的权力,比如官员的任免上。

    而天玄开国帝王吸取前朝的教训,设立了枢密院来分散兵权,使得天玄的将领不能如前朝一样壮大,以至于形成一方割据势力。

    但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一部分文臣能干预军事调度。

    云舟这半年间对这个时代的东西进行过整理。

    其实这个时代就有点唐宋大杂烩的感觉。

    天玄对武将并没有刻意打压,对文臣也没有宋朝那么尊重。

    但是因为天玄历代帝王都更亲近文臣,加上过分依赖宰相,无形之中还是造成了一种文臣高于武将一等的感觉。

    因为历代帝王的偏爱导致了位高权重的文臣能干涉军事调度,以及武将的任免。

    但是也不至于像宋朝那样彻底打压武将。

    戍边大员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士大夫也不是不可杀的。

    总的来说就是重文轻武,但是没有宋朝那么严重。

    先帝倒是不那么依赖宰相,甚至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而设立了监察院,监察院最高官员,位同副宰相。

    但先帝一人的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从前的积弊。

    并且还因为先帝设立的一系列的新官署,而导致了天玄的官职体系越来越多,光是官员的俸禄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先帝登基前二十年励精图治,试图改革,但一切才刚刚开始,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病重,十年时间有一半都是卧床不起的。

    而另一方面知道自己重病了,又难免急功近利,过分扶持南方官员,打压北方官员,以至于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

    如今百姓的课税也加重了不少,虽说南方经济发展了起来,整体是更富裕了,但富的也是商贾,普通百姓的生活却并没有更好。

    先帝当初推行了一半的改革,没有彻底实施下去。

    反对者不希望这政策能彻底落实,支持者为之争斗。

    两者较量的结果就是,新政旧制并存,一片混乱。

    两位皇子内斗十年,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混乱。

    而这烂摊子就落在了这位捡漏的无能帝王身上了。

    但是他都荒唐无能的人尽皆知了,这烂摊子无论如何也都落不到他身上了。

    根据云舟的推测,这位帝王估计就是一心只想着享乐就好了。

    偶尔抽风,心里会有一点不甘,但大多数时候都是那种只要能让他继续玩乐他就满足了的心态。

    知道这些之后,云舟是真觉得皇后不容易。

    她坐上皇后这位置也不过五年,而五年的时间,她让原本动不动给对方找茬的南北两党,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虽说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不管怎么说,至少让朝堂安稳下来了,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