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周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庄稼人干的是体力活,一年忙到头,交了田税,大多数人吃饭都只能吃个七八成饱,哪还能天天惦记着那油水?若是能吃顿肥肥的炖肉自是了不得的事情。

    到了庄子上,远远的三壮就大声喊了起来:“娘,姑娘和少东家到了,还拿了猪肉过来。”

    李家婶子听得信,赶紧跑了出来,“姑娘每次来都这么客气。”

    进了屋,晏书从背篓里又拿出几块细布:“这马上要过冬了,这几块细布你拿去给您大孙子做几件小衣裳穿。”

    前些日子,李家婶子添了个大胖孙子。因晏书等人还在孝中不好相见,就拿了些东西过来。

    李家婶子立马笑的见牙不见眼:“多谢姑娘。”

    晏书问道:“大嫂子人呢?”

    “这不快过冬了吗?这两日庄子上也没有什么事,两口子带我那大孙子回了趟娘家。”

    晏书道:“也是,庄户人一年忙到头也就这冬日里稍微闲一下。”

    李家婶子拿出一些炒花生:“姑娘,吃些零嘴。”

    晏书剥了一颗尝了尝,确实香。

    “李叔呢?”

    “老头子去里长那里了,说是要抽人去县里修渠。”

    晏书道:“去年不是没有抽人?”

    李家婶子叹气道:“以前老爷是举人,自然可以免徭役,可现在不是~不过也还好,咱家就抽一个人去,最多两个月也就回来了。这不,老头子就去里长那里说说情,请他帮着指派个轻松些的活计。”

    本朝以文治天下,读书人自是被重视的。那一普通家族中若是能考中一两个秀才,就能被乡里赞为耕读之家,阖族都有荣光。不仅如此,考中秀才后家里还能免除两人徭役,同时可免除五十亩的地税。若是考中了举人,最多可以免除家里两百亩的田赋。

    所以家里有条件的,孩子还有些伶俐的都想走读书一途。若是中了,那可就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和地位都有了。

    说起田税来,本朝的田税分夏秋两节缴纳,中上等田每亩夏税纳四文四分,秋税纳米八升。

    今年开春,江家又买了五亩田,现在家里共计有中上等田八十五亩。夏税交了三百七十五文,过几天江家就要去县里交秋税,缴纳的米就有六石八斗。

    晏书安慰道:“这些日子书杰都在苦读诗书,学里的先生也赞他。他准备待孝期一过就去考秀才,若是中了,以后家里就不用服徭役了。”

    李家婶子一拍大腿:“那敢情好。”

    两人又聊了些生活琐事,李家婶子问道:“姑娘,家里的冬菜可开始准备了?”

    说来,冬日里要想吃口新鲜的菜蔬可是件难事,而且价钱不便宜,普通百姓吃不起也买不到,而那些官宦人家也做不到日日食用。故而上至官宦人家,下到民间百姓,都要储藏冬菜,以作冬天食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边虽然也冷可湿气大,就算是菘菜、萝卜等鲜菜放一个冬天也放不住。故而时时都要准备为冬季储备,譬如春季里山里长的竹笋、蕨菜,夏季结的豆角、扁豆、长的莴苣等若是吃不完都要晒干了储存起来。

    秋季里的芥菜、萝卜成熟后,家家至少都要备个十几、二十几斤腌渍起来做成咸菜。

    去年,因父亲突然病故,一家子都在忙着丧事,母亲又病了,结果准备不及时,整个冬日里差点连佐餐的干菜和咸菜都没得吃。好在后来李家婶子拿了一坛子的腌芥菜、一坛子萝卜干,几斤干豆角送到江家,方才解了无菜可吃的窘迫之情。

    此时,晏书听李家婶子一问,方才说道:“前些日子才将父亲的周年祭办好,还没顾得上,等回头我就去操持。”

    “对了,婶子,你是知道的,这农事方面我经验不如你们。故而我想问下,这冬日里能否种些新鲜蔬菜食用?一是这菜卖了价钱高,二是咱们自己也能尝个鲜。”

    李家婶子道:“这我还没想过呢?等我家老头子回来,咱们再一起商讨商讨?”

    过了小半个时辰,书杰跟着李叔和三壮一起回来了。

    “姐,刚才跟着三壮哥去谷仓上看了看,正好碰到了李叔,咱们就一起回来了。”

    “李叔,你回来了~”

    “大姑娘。”李叔拱拱手,不再言语了。

    晏书知道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也不在意。

    几人进了屋子,李家婶子先是将那猪肉和布料拿出来给她老头子看:“都是姑娘和少东家拿来的,这猪肉是给咱们打牙祭的,这细细软软的布料是给咱家大孙子做冬装用的。大姑娘他们可是时时惦记着咱们呢。”

    李叔难得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显得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多谢大姑娘和少东家。”

    书杰笑眯眯的:“这些日子家里忙,还是多亏李叔才能将那庄子里的粮食等都打理好,本就该来看看的。”

    晏书道:“李叔,刚才听婶子说,您为了徭役的事情去里长家里了?事情办的怎样了?”

    李叔道:“里长说今年轮到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