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篇 安徽旅行 吃美味的臭鳜鱼 喝古井贡酒 畅游西递 感受徽州文化的风采(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骆驼,沙漠之舟,无边无际沙漠中流动的生命奇迹。黄牛,皮糙肉厚,长年累月做着繁重的田间劳作,不喊疼不叫苦。骆驼,饮水一次,即可补充巨大的能量,可以在沙漠中连续行走数十天而不会缺水倒地,毅力十分惊人,虽然行走的速度缓慢,但是却可以从早晨走到晚上而不用停歇,总的计算下来,也是一段不短的路程。黄牛,吃草料一次,便会浑身抖擞有劲,能在田间拉着笨重的犁铧缓缓向前,速度很慢,但却极持久,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从田地的一头拉到另一头,松了土壤,肥了田地,为庄稼的成长和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这样的一群骆驼和一群黄牛,世世代代生活在皖南山区中,歙县、祁门县、绩溪县等县尤其多,他们的存在对徽州文化的形成构筑了浓重的色彩,甚至可以说他们代表的文化就是徽州文化,他们有两个被称呼了几百年的土里土气的名号,徽骆驼、绩溪牛!

    古老的《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用翻译,我们都明白语句的意思。皖南的歙县、绩溪等大片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地貌,耕地稀少,地里打不出富裕的粮食,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迫不得已,外出他乡,走上了经商的路子。然而商场如战场,稍不留神,便会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也是稀松平常,残酷的商场竞争环境对徽商这一群吃不饱饭还饿着肚子的弱势群体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是巨大的,如何破局,如何闯荡出一条活路,成为徽州商人们面临的一道生死劫、是生与死的考验。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买卖做不下去,就没有银子,颗粒无收,就会被活活饿死。

    根据徽商的有关史料记载,数百年前,有许多的徽州商人看到有的同乡在外地经商致富,于是也想跟他们一样外出闯荡、赚取财富光耀门楣。接着就义无反顾的出发也走上了经商的路子,结果没几年时间,亏的一塌糊涂,无颜回家面对父老,为了口吃的能填饱肚子,沦落到街头巷尾卖青菜为生。义无反顾、凌厉决然的出发,结果却彻彻底底的事与愿违,在经商领域,尤其多见。

    为了能够适应严酷的商场环境,徽州商人们第一个需要补充的便是文化课,他们开始自律起来,哪怕是吃糠咽菜也要买书、读书、请教先生学问,不读四书五经如何与官场的老爷们打交道,搞不好连进门的拜帖都不会写,更不用提参加科举考试谋取个一官半职了,不学习诗词歌赋都羞于开口说自己是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生意的。日常的生意经营本就十分辛苦,为了能够多一点时间学习,觉醒的徽州商人们开始起早贪黑的奋斗,白天在店铺中忙的晕头转向,晚上还要挑灯攻读各类有用的书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末清初时期,徽商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他们抓住了盐业生意的巨大机会,一大批来自徽州的盐商们开始迅速崛起。在那个时代,要想跟官家打交道,能够获取包销引盐的生意机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句话,官场上得有自己的人,得有说话有份量的自己人。如何实现,官方合法的上升渠道是参加科举考试,这样才能获得做官的资格。

    徽州商人们觉醒之后,开始对读书这件事特别重视,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为子弟们提供优良的读书环境,为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助力。严苛的读书教育环境,久而久之,一大批徽商子弟们开始进入官场担任重要职位,有的甚至可以左右朝廷的经济政策和商业决策,这无疑为自家的盐业生意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很长时间内,来自徽州的商人们几乎垄断了大清帝国的整个盐业市场,获取了极其丰厚的利润。我们暂且不论官商合体经营带来的弊端,只说在那个封建专制的时代,自家人不当官,或者说不跟当官的搞好关系,那真真的是寸步难行,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

    徽商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从事的行业也颇多,盐业、典当业、茶叶、木材、棉布、丝绸、米谷等是徽商经营的主流产业,这些行业与吃穿住行密切相关,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紧密联系,徽商们的眼光还是很优秀的,可千万不要小看小小的衣食住行,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用当今的商业术语来说,属于市场空间巨大。眼光、胆识、加上时间的磨砺,让一批优秀的徽商从多如牛毛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张小泉剪刀、胡开文制墨、王致和豆腐乳、谢裕大茶行、汪恕有滴醋、同庆楼餐馆等等,这些各行各业佼佼者的创立者清一色都是徽商,无一例外都具备徽商身上优秀的品质。同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想要脱颖而出,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

    张小泉师傅为了锻造一把好剪刀,不断的虚心求师访友,日夜研究如何超越市面上现有剪刀的工艺,经过反复试验、思考、创新,最终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用料上也不惜工本,选用上等的龙泉钢为原材料,锻造的剪刀开闭自如,刀口持久锋利,名声开始渐起,全国各地的裁缝们蜂拥而至,订单如雪花般飘来,一把剪刀,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极致的产品品质思维,与现代商业竞争的生态完全一致。

    非诗书不能显亲,非勤俭不能治生。除了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勤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