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以德服人说服沈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西潞州。

    朱由校在太原待了两日,本想直接北上去大同,考虑了许久还是决定去一趟潞州看看沈王。

    沈王朱珵尧已经快八十,在藩王中德高望重,辽东几次战役都是沈王牵头藩王捐款。

    万历年间朝廷出兵朝廷抵御倭寇,沈王也是带头捐款的。

    朱由校想看看这老头在处理藩王的事情上能不能给点意见。

    从太原向东南折返,三天时间到达潞州。

    沈王年岁已高派嫡子朱效镛出城迎接陛下。

    朱由校问了和晋王同样的问题给朱珵尧。

    沈王也是标准回答不敢妄议国事。

    “沈王叔,大明藩王宗室已经成为拖垮大明的包袱,就沈王叔一脉,自太祖时期到现在下面分封28个郡国。

    山西的地方不够,能怎么办?往外分,河北保定、唐山。

    南直隶宿迁、吴江,这都是你沈王一脉的郡国封地。

    如此以往,不过百年,藩王宗亲数量比现在40万还要翻一倍。

    到时候只是我朱家就将天下土地占完了,那些百姓怎么活?

    到时候天下百姓被逼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你可想过我老朱家到时候该何去何从?

    朕只是想问问沈王叔有没有什么合理的意见,并不是让沈王什么妄议国事。”

    “陛下,老臣真的无能为力,不过老臣体谅陛下的难处,不管陛下最终决定如何做,老臣都支持陛下!”

    “好,有沈王叔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朕想要沈王明下所有郡国的田地,不知沈王可否答应朕?”

    朱由校也不客气了,上来就厚着脸皮要土地。

    “陛下这……老臣可以将沈王及其子嗣名下的土地还给朝廷,至于其他郡国,都是历代沈王子嗣的封地,老臣无权替他们答应。”

    朱珵尧也没想到朱由校不和自己客气啊,上来就狮子大开口。

    “也对,那朕就收下沈王直系下面郡国的土地了。”

    朱由校直接不给沈王反驳的机会。

    “老臣遵旨!”

    朱珵尧愣了一下,这陛下真是实在人啊,他就嘴上一说,陛下直接就应允了,真是一点都不和他客气,这后世子嗣怕是要骂死自己了。

    “朕实话告诉你,朕在西安已经收回肃王、韩王、庆王名下的土地。

    朕答应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封地,并自由经商。

    他们也都答应了。

    沈王既然答应了朕,回头就上个凑书,将土地还给朝廷,给其他藩王做个表率。

    到时候朕会下令沈王一脉可以自由出入封地,并入世经商。

    朕不会让藩王宗亲饿肚子的。”

    “老臣谢陛下恩典!”

    听完朱由校的话沈王心里总算得到一点安慰,原来不止他一个人啊,那就好说,更何况陛下允许他们走出封地。

    这个条件是真的诱人,自己活了快80岁都没走出过潞州,年轻那会特别想去太原玩都不敢,现在老了老了竟然可以走出封地了。

    还是真是造化弄人。

    “沈王放心,朕以后绝对不会亏待藩王宗亲的,朕收回你手里的土地,会用其他方式加倍返还给你的。

    朕就不唠叨沈王叔了,沈王叔年岁大了需要多休息。”

    达到目的的朱由校直接就告辞,真是一点感情都木得有。

    当天朱由校就在王府住下,不得不说潞州是个好地方。

    地处太行、太岳两山脉中间的盆地,先秦时期曾是赵国起家的地方,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好像就在潞州一带。

    只是现在刚开春,没感觉这地方有多好,可能到了夏天才会感受到太行山里的凉快,毕竟这里有着无扇之城的称号。

    搞定了沈王,朱由校不打算北上大同看代王了,他现在只是需要一个代表在朝堂发声,有了沈王带头,以后好说服其他藩王将土地交出来。

    心情大好的朱由校在潞州多停留了一天,这才开始一路北上去固关。

    不打算去大同,朱由校准备在阳泉停留一日,西出固关进入河北。

    正好魏忠贤年前给找到既能挖煤又能炼铁的井陉就在出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的地方,正好顺道看看那个地方怎么样。

    计划终究是赶不上变化,朱由校还没走到阳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都找到了自己。

    “许显纯和魏忠贤都怀疑朝臣想在山西对自己动手?”

    朱由校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愣,现在辽东、陕西事情解决,朱由校正准备回京和朝臣斗智斗勇。

    结果他们先出招了?

    “他们出招了,那朕就将计就计,给他们一个机会,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手里还有很多人都等着提拔呢!”

    朱由校直接放弃走固关的想法,在河北平原他们想动手机会太少,索性就走山西给朝臣创造机会,让他们来杀我!

    “方正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