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朝堂新气象(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启8年4月3日。

    赈灾粮案和行刺案京城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锦衣卫还在南直隶疯狂的抓入。

    朱由校在皇极殿召开了朝会,平时可以容纳200人的朝会,今天只来了50个不到。

    流程走完后朱由校看向稀疏的大臣心里难免有一丝失落。

    “诸位爱卿今日能来到这朝堂,其品行得到锦衣卫的认可。

    太祖定下锦衣卫监察百官,锦衣卫乃是朕的亲军,其行动代表朕的意思。

    今日能来到这里的爱卿只要日后恪尽职守朕必会重用。”

    朱由校先来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陛下圣明!”

    “太祖时期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都和反腐倡廉有关,三大案惩戒贪官结党营私10余万人。

    朕今日效仿太祖,大力反腐倡廉,打击结党营私,还朝堂一片清明。

    如今我大明立国250余载,已有两百年没如此大动干戈反腐,导致朝堂内贪官污吏横行,结党营私霍乱朝廷不断。

    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朕初登大宝年幼,朝堂党争不断,都以为朕好欺负。

    好在有魏忠贤在,朕才侥幸活到今天。

    魏忠贤功过朕心中自有定论。

    现如今我大明陕西连年大旱,朕下令赈灾下拨580万两赈灾银。

    朝中大臣贪污腐败,导致没有足够赈灾粮运至陕西,陕西民乱四起,去年从王二造反到现在有余7万百姓死于饥饿战乱。

    朝中大臣高居庙堂不体会百姓疾苦,我行我素依旧对赈灾银下手,其贪污克扣令朕触目惊心。

    这些贪官每每都给给朕哭穷,现如今锦衣卫仅仅在京城就抄出2600万两现银。

    这还不算其名下田产。

    大明国库已经快被这些蛀虫给掏空了,朕甚是心寒。

    今日朕哪怕是背负万世骂名也要替那7万冤死的陕西百姓惩处这些贪官污吏。

    赈灾银一案朕绝不姑息任何一个贪官,哪怕朝堂上万官员牵扯其中,朕也要一查到底!

    希望诸位爱卿引以为戒!”

    随着朱由校讲话下面安静的可怕,这件事到现在远远没结束啊!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温体仁今日起升内阁首辅!统领内阁,替朕分忧!”

    “臣遵旨!”

    温体仁此时真的有点小得意,这半年来真的是有惊无险,还好自己站队这方面有点眼色。

    “太祖设立都察院,允许御吏闻风而奏,为的就是监察百官。

    太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过了200年,现在的都察院一片乌烟瘴气,这些御吏一个个都成为党派打压对手的工具。

    经常拿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凭空捏造的事情来扰乱朝堂秩序。

    今日起都察院一职位暂时取消,监察百官的职责还是由锦衣卫来做。

    他日如若锦衣卫出现了腐败,到时候朕会酌情考虑回复都察院一职。

    此次赈灾银一案,至少会有上万人落马,都察院的官员全部平掉到其他部门补足空缺。

    温体仁这件事由内阁牵头督办。”

    “臣遵旨!”

    朱由校的话落下朝臣震惊,他们想到今天的朝会肯定会刺激,但是没想到如此刺激,没一个人敢反对。

    “朕让内阁提拟被魏忠贤打压的名单拟出来了没?”

    “回陛下,已经全部拟好!”

    “呈上来!”

    朱由校一开口谭敬屁颠屁颠跑下去从温体仁案牍前将凑着拿走。

    朱由校拿着名单认真看,里面足足有上百人,朱由校耳熟能详的也就几个人。

    比如:李邦华、范景文、倪元璐、梅之焕、王家彦剩余的基本叫不上名或者印象不深。

    但是有一点能被魏忠贤打压的,大多数都是品性正直,敢在朝堂上公然和魏忠贤对抗的人。

    这些人都是魏忠贤严选!

    大胆用就对了。

    “内阁拟旨名单上的大臣全部进京启用!李邦华、范景文、倪元璐入阁。

    其余大臣全部在以前的官职上升三级。”

    “臣等遵旨!”

    温体仁听后大惊,李邦华那几个人一下子入阁这不知道连跳了多少级。

    “另外,科学院以后不参与朝事,但是内阁得有科学院一个名额,科学院院长徐光启入阁。

    官职位居一品,徐光启在内阁只是挂名,平时不参与内阁的任何决策。

    至于科学院下面的官职,回头由徐光启和内阁商议,制定一套完整的官职系统。

    所有科学院的官员不参与任何朝事,只需要在科学院安心搞研究。

    除了基本俸禄以外,有重大科学突破的,该赏就赏。

    赏赐金额从10两到10万两不等!

    这方面以后朕会亲自定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