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太子朱慈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六月,陕西大旱蔓延至山西、河北。

    北直隶粮食夏收产量因为朝廷大肆征徭役修建水利设施,产量倒是和去年持平。

    6月13日,皇后张嫣终于为大明产下皇太子。

    老朱给每个皇子一脉都留下了20个字箴言,每一脉嫡系都必须从20个字中按顺序取一个字当名字的第二个字。

    朱由校这一脉顺应老朱为燕王一脉留下的20字箴言: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you)。

    他自己是由字辈,他儿子就应该是【慈】字辈,至于名字第三个字顺应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朱由校的爷爷万历朱翊钧,第三个字钧是金子旁,金生水,他爹朱常洛第三个字就是水字旁。

    水生木,到了他这一带朱由校,就是木字旁。

    如今木生火,他儿子的名字只能起朱慈【?】带火字旁的字,比如正史上崇祯的太子朱慈烺就这样命名的。

    陕西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朱由校挺反感起火字旁的名字。

    奈何不敢违背祖制,最后给太子取名朱慈灿,取光彩耀眼,灿若云锦之意。

    朱由校有了太子就想着给百姓减税。

    正好山河四省大旱百姓收成不好。

    朱由校和内阁商议了一下,以太子出生为由下令免除山河四省百姓全年所有的农税。

    对此内阁也不敢忤逆朱由校话,反正户部现在银钱充足,大不了花钱买粮吃。

    朝廷政令和报纸同时宣传,北直隶的百姓欢欣鼓舞,一听说征徭役修建水利设施,一个个都主动去官府报备。

    一切就等夏收结束后开始行动。

    这两个月锦衣卫从福建、广东传回来的密报看似打击倭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实则一切不是太顺利。

    众所周知南方人比较重视族谱,几百年没有大的战事,许多家族在南方盘根错节。

    许多宗族动不动就是一个村庄,一个镇子。

    一旦有一个宗族牵扯到海贸走私,动不动就要整个村的人都要被抓。

    这让锦衣卫和袁崇焕已经有点吃不消了。

    真要全部抓,福建、广东沿海将会有十多万牵扯进来。

    朱由校让田尔耕避重就轻抓一部分刺头其余商贾全部收取罚金。

    结果两个月下来只收取了100多万两白银。

    这和朱由校心中的预期差了不少。

    朱由校已经给田尔耕下令让锦衣卫暂时放松对沿海商贾的打压。

    一切等海贸开启,在抓住走私,直接在当地行刑。

    此时刘若宰、史可法第二次出使倭岛已经返回京城。

    倭寇贪婪无度,这次出使倭岛,可是一点礼物没带!

    这就是让德川秀忠很不爽了,上次来你带来香皂、白酒我们都用完了,我们的贵族都已经喜欢上你们大明的商品了。

    你这次来竟然空手来?

    过来又提5.4亿的赔偿?

    这不就是来挑事来了?

    就这样这次史可法这些大明使者并没有被热情招待,晾晒了半个月德川秀忠才简单招待了一下史可法。

    以大明无理取闹将大明使者驱逐!

    数千年来,汉人从没有一次打到倭岛本土!

    这就是德川秀忠的底气!

    中原王朝唯一一次打到倭岛本土还是元朝蒙古铁骑在朝鲜渡海登陆倭岛。

    结果蒙古人的骑兵在倭岛纵横交错山川里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再加上台风让蒙古人损失了很多战斗力。

    两次东征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只能灰溜溜的从倭岛撤走。

    朱由校得知使者返回,当即选择召开朝会。

    “温爱卿,市舶司筹备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臣等已经在天津、南京、宁波、泉州、厦门、广州六个地方规划市舶司,所有的官员已经安排到位。”

    “那就通告天下,7月1日起大明重新开海,所有海商只能从这个六个地方出海行商。

    所有关税定制标准以前宋出海商税为参考标准。

    以后在发现走私商贾绝不姑息。

    监管方面有朝廷内部自查和东厂双路监察。

    诸位要清楚,如果某个基层官员贪污受贿,给海商大开方便之门,那损失的可是你们所有人的利益。

    这些关税可是要全部进入户部,下面的官员多贪污一两,户部就少收十两甚至百两银子。

    年底户部能不能拿出多余的银两给诸位发福利就砍诸位有没有用心做事了。”

    “臣等一定尽职恪守,杜绝任何贪污受贿!”

    “这件事就有你们自己操办,朕现在只抓军事。

    倭岛再次倔强向我大明赔偿,而且近半年来沿海仍然有两起海寇掠夺事件。

    诸位以为我大明该不该发兵攻打倭岛?”

    “陛下,倭岛弹丸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