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天启十年工作报告(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已服徭役就是就是为了那区区100文银钱,那100文钱就是百姓的救命钱。

    朕决定从内帑拿出500万两,寻找天下水利大能,如果可以成功规划一条从太行山进入河北的河流。

    赏银100万两,剩余400万两,以赈代工,让河北、河南的百姓齐心协力修建这条水渠。

    由朝廷主持出物资后勤,河北、河南百姓出人力,朕出工钱。

    此事如果能成将会如同大秦郑国渠一样载入史册。

    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齐心协力将此事完成。

    这件事不着急,朝廷可以下旨广招人才,先进入太行山勘探,如果有合适的水源。

    至于开山朕会让科学院提供火药,架桥我们现在有水泥钢筋。

    朕相信人定胜天,我们一定可以引一条河流进入河北平原。”

    “臣等遵旨!”

    朱由校一通小忽悠朝廷下面大臣一个个心血澎湃。

    范景文、李邦华等一众历史上的忠臣对于朱由校越发的欣赏,这些人本来就正直,看到陛下事事为百姓着想。

    能够效忠如此的陛下他们死而无憾。

    “近些年连续的干旱,这对我大明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朕不知道这种天气还会持续多久,但是现在河道枯竭,正是大肆建造水利设施的好时机。

    朝廷要注意培养水利建设方面的人才。

    河道枯竭,现在也是架桥的好时机,前天诸位跟随朕坐火车也看到京城到通州几条小河流用钢筋混凝土假设的桥。

    诸位明年开始要为朝廷做一个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朝廷要为百姓做什么?

    建设多少水利设施,假设多少桥梁?

    朝廷要有个预期。

    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大运河、甚至黄河都可以尝试建造新的桥梁。

    诸位不要害怕失败,要勇于尝试,不断的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这样我大明才可以稳步向前。”

    “臣等遵旨!”

    “下一个议题,今年朝廷非财政收入多少?”

    “回陛下,今年想各路藩王配备兵甲一共赚取500万两银子。

    澶洲行省(倭岛)的银矿运回来90万两银子,一半送到陛下内帑,另一半进入大明中央银行。

    陛下让朝廷产业改制国有企业,兵械局开了一个好头。

    后面的纺织、瓷器等方面也在慢慢改制,以后不止会上供朝廷,也会向民间开辟售卖渠道。

    目前总营收不到600万两。”

    “这件事不着急,慢慢来,总会有发展起来的时候。”

    “今年朝廷继续大力开办水泥厂,钢铁厂,水利建设需要水泥,以后朕还准备将大明的主要道路都用水泥硬化。

    这后面对水泥的用量会一直增加。

    钢铁和水泥相辅相成,也要继续加大对钢铁冶炼的投入。

    朝廷旗下的钢铁最好和朕皇家商会下面的钢铁厂进行竞赛。

    看看谁的能冶炼出更好的钢材。

    让民间、朝廷、皇家三种产业进行竞赛才可以激发工匠们不断进取。

    明年开始修建通州到天津,天津往北去沈阳的铁路线。

    以后钢铁注定会成为最稀缺的材料。

    朝廷这边也可以让各地官员开始勘察规划京城-济南-开封-徐州-南京的铁路线,朕给你们一年的时间勘探。

    明年如果勘探可以完成,后年朕就下令修建两京铁路线。

    朕希望在诸位的有生之年,都可以乘坐一次火车从京城到南京。”

    “臣等遵旨!”

    “下一个议题,今年各路藩王向大荒州移民的情况怎么样?”

    “回陛下,自从7月各路藩王的派出去的船队返回以后,各路藩王已经相信了大荒州真的存在的事情。

    八月份开始各路藩王已经开始第二批移民,总计15万人,上千条大小海船出海。

    算算时间第二批船队已经快返回大明了。

    过年开始各路藩王就准备安排一批家眷先移民居到大荒州。

    只是如此以来,会有超过5000万两银子从大明流向大荒州。

    这会不会造成大明银钱荒?”

    “钱荒?这个朕不担心,朕害怕的是大明通货膨胀,这几年朕给你们提俸禄,给百姓不断的补贴。

    大量的银子流入民间,物价可有上涨?”

    “回陛下,确有此时,各地物价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那就不要拦着那些藩王,他们的财产本就应该让他们带走。

    大明中央银行现在的约有多少?”

    “回陛下,大明中央银行现银还有5000万两白银,主要就是去年澶洲行省送回来的那些银子。”

    “那你们荒什么?又没有出现流动性危机,大明现在银币替换碎银比例有多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