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山东起波澜(1/2)
到了第二天,一道圣旨从京城下发两京18省!
废科学!开新学!
大明皇帝昭告天下,废除儒学,要求诸子百家出世,大明实行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圣旨一出,天下皆惊!
读书人一直推崇的孔圣人被陛下拉下神坛,所有的读书人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
废科举的事情虽然已经在外面传了2年,天下读书人大多数是不信的。
只有一小部分读书人相信,并已经套靠各路藩王。
内阁下令各地官员安抚好本地读书人。
并表示朝廷已经将国子监改为大明政法大学,以后想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只要考入政法大学,并毕业便可进入仕途。
哪怕朱由校让魏忠贤在报纸上大肆的宣传大明政法大学是留给读书人进入仕途的一条道路,依旧无法抹平民间读书人的愤怒。
无数的读书人写信给山东的孔家,甚至一部分读书人集结在一起前往山东。
对此朱由校下令各地官员不要阻拦。
他们想闹就让他们闹,朱由校军权在握,根本不怕他们闹。
如今的孔家很愤怒,但是又害怕。
孔家上一任家主在天启7年去世,本应该在天启8年朝廷下令让孔胤植继承衍圣公爵位,结果那一年建奴入关,陕西民变,甘肃鞑子入侵。
还有朱由校在山西大同遇刺等一系列事情导致朝廷的封赏一直没下来。
而且陛下削减各个藩王的的俸禄,孔家的封赏也被削减。
从前年开始定下让各路藩王移民大荒州,朝廷就停了所有藩王的俸禄。
这其中也包括衍圣公,从那个时候朝廷就传出来陛下要废科举,邀请诸子百家出世的消息。
这一切都已经让孔胤植感觉孔圣人被侮辱了,但是陛下天启8年大开杀戒,杀了大小官员数千人。
更是自大明开国自方孝孺后再没有过株连九族的事情在天启八年都发生了。
当年韩爌、钱谦益、晋商等多人都被株连九族。
这大大震慑了天下的百官和读书人。
后面孔胤植曾经扶持一批读书人去京城闹事,结果全部被抓去发配辽东了。
哪怕孔胤植隔几个月就往京城送一封折子,这种折子内阁根本做不了主,全部送到宫里。
朱由校从头到尾都将孔家的折子留中不发甚至忽略。
孔家不为读书人发声这两年也引起了一部分读书人的不满。
如今众多读书人来到了山东迫使孔胤植为他们做主。
到了十月底,已经有数百个读书学子从四面八方来到山东曲阜。
“衍圣公,陛下废科举,废儒学,我们这些学子辛辛苦苦读书数十载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吗?
现在我们的路被堵死了,你得为我们做主啊!”
十一月初一又从外地赶过来一批年轻的学子,如今衍圣公家的客房已经不够住,很多学子都被安排在城里的酒肆。
这一个月多月以来,只是负责这些学子的吃喝拉撒孔胤植已经花出去好几百两银子。
不过这些小钱孔胤植不在乎,他现在在乎的是越来越多学子大老远来到山东找他。
这足以证明孔圣人在所有人心目中的位置。
“诸位稍安勿躁,孔某现在只是一个还没被朝廷封的孔家后辈。
废除科技,废除儒学,陛下圣旨已经下发,孔某也无能为力。
诸位学子远道而来,孔某代表孔圣人谢谢诸位。
诸位既然来了孔某尽地主之谊,招待诸位几日诸位就回去吧。
此事不是你我这些小民可以左右的。
不过诸位放心,孔某作为孔家后人,一定会向朝廷上奏,为诸位情愿。
让朝廷尽快给诸位学子一个交代。”
孔胤植看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嘴上说着客套话,心里已经乐开花了。
“衍圣公,我们听闻朝廷本应该在天启8年封你为衍圣公,可是陛下迟迟没有下旨。
你这几年每年都会写几封奏折送去京城都是石沉大海。
现在陛下已经废了科举,你在写奏折陛下不理会也没用啊!”
人群中一个江南口音的学子开口说道。
“对啊,衍圣公,陛下为何不给你封爵?孔圣人在历朝历代都会被皇帝奉为座上宾,陛下如此作为,我等不理解。”
“衍圣公,你不为我们请愿,我等读书人以后还可以依仗谁?
等过上几年时间,天下还有谁会记得孔圣人?”
一群人叽叽喳喳开始公然讨论陛下,混在人群中的锦衣卫探子悄悄的将这些人的言行记得清清楚楚。
“诸位稍安勿躁,孔某理解诸位的心情,但是孔家有爵位在身,无诏不得进京。
诸位还是请回吧,孔某今日就再给朝廷上一封奏折,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带着孔某的凑折上京城交给朝廷。
废科学!开新学!
大明皇帝昭告天下,废除儒学,要求诸子百家出世,大明实行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圣旨一出,天下皆惊!
读书人一直推崇的孔圣人被陛下拉下神坛,所有的读书人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
废科举的事情虽然已经在外面传了2年,天下读书人大多数是不信的。
只有一小部分读书人相信,并已经套靠各路藩王。
内阁下令各地官员安抚好本地读书人。
并表示朝廷已经将国子监改为大明政法大学,以后想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只要考入政法大学,并毕业便可进入仕途。
哪怕朱由校让魏忠贤在报纸上大肆的宣传大明政法大学是留给读书人进入仕途的一条道路,依旧无法抹平民间读书人的愤怒。
无数的读书人写信给山东的孔家,甚至一部分读书人集结在一起前往山东。
对此朱由校下令各地官员不要阻拦。
他们想闹就让他们闹,朱由校军权在握,根本不怕他们闹。
如今的孔家很愤怒,但是又害怕。
孔家上一任家主在天启7年去世,本应该在天启8年朝廷下令让孔胤植继承衍圣公爵位,结果那一年建奴入关,陕西民变,甘肃鞑子入侵。
还有朱由校在山西大同遇刺等一系列事情导致朝廷的封赏一直没下来。
而且陛下削减各个藩王的的俸禄,孔家的封赏也被削减。
从前年开始定下让各路藩王移民大荒州,朝廷就停了所有藩王的俸禄。
这其中也包括衍圣公,从那个时候朝廷就传出来陛下要废科举,邀请诸子百家出世的消息。
这一切都已经让孔胤植感觉孔圣人被侮辱了,但是陛下天启8年大开杀戒,杀了大小官员数千人。
更是自大明开国自方孝孺后再没有过株连九族的事情在天启八年都发生了。
当年韩爌、钱谦益、晋商等多人都被株连九族。
这大大震慑了天下的百官和读书人。
后面孔胤植曾经扶持一批读书人去京城闹事,结果全部被抓去发配辽东了。
哪怕孔胤植隔几个月就往京城送一封折子,这种折子内阁根本做不了主,全部送到宫里。
朱由校从头到尾都将孔家的折子留中不发甚至忽略。
孔家不为读书人发声这两年也引起了一部分读书人的不满。
如今众多读书人来到了山东迫使孔胤植为他们做主。
到了十月底,已经有数百个读书学子从四面八方来到山东曲阜。
“衍圣公,陛下废科举,废儒学,我们这些学子辛辛苦苦读书数十载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吗?
现在我们的路被堵死了,你得为我们做主啊!”
十一月初一又从外地赶过来一批年轻的学子,如今衍圣公家的客房已经不够住,很多学子都被安排在城里的酒肆。
这一个月多月以来,只是负责这些学子的吃喝拉撒孔胤植已经花出去好几百两银子。
不过这些小钱孔胤植不在乎,他现在在乎的是越来越多学子大老远来到山东找他。
这足以证明孔圣人在所有人心目中的位置。
“诸位稍安勿躁,孔某现在只是一个还没被朝廷封的孔家后辈。
废除科技,废除儒学,陛下圣旨已经下发,孔某也无能为力。
诸位学子远道而来,孔某代表孔圣人谢谢诸位。
诸位既然来了孔某尽地主之谊,招待诸位几日诸位就回去吧。
此事不是你我这些小民可以左右的。
不过诸位放心,孔某作为孔家后人,一定会向朝廷上奏,为诸位情愿。
让朝廷尽快给诸位学子一个交代。”
孔胤植看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嘴上说着客套话,心里已经乐开花了。
“衍圣公,我们听闻朝廷本应该在天启8年封你为衍圣公,可是陛下迟迟没有下旨。
你这几年每年都会写几封奏折送去京城都是石沉大海。
现在陛下已经废了科举,你在写奏折陛下不理会也没用啊!”
人群中一个江南口音的学子开口说道。
“对啊,衍圣公,陛下为何不给你封爵?孔圣人在历朝历代都会被皇帝奉为座上宾,陛下如此作为,我等不理解。”
“衍圣公,你不为我们请愿,我等读书人以后还可以依仗谁?
等过上几年时间,天下还有谁会记得孔圣人?”
一群人叽叽喳喳开始公然讨论陛下,混在人群中的锦衣卫探子悄悄的将这些人的言行记得清清楚楚。
“诸位稍安勿躁,孔某理解诸位的心情,但是孔家有爵位在身,无诏不得进京。
诸位还是请回吧,孔某今日就再给朝廷上一封奏折,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带着孔某的凑折上京城交给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