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朱由校御驾亲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谭伴伴,传内阁诸位大臣入宫対奏。

    再派人去传周遇吉、黄得功、卢象升、方正化在皇极殿候着。”

    “诺!”

    4月16日朱由校准备向内阁摊牌。

    不到一个小时内阁几人全部到达乾清宫。

    “诸位爱卿,朕准备亲征漠北!”

    朱由校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陛下,如今我大明国力强盛,陛下没有必要以身犯险前往荒夷之地。”

    这件事内阁几人从前年就已经猜到,但是该劝的客套话还是要说。

    “朕此生最后一次北征,如今我大明民富兵强,林丹汗几年也臣服我大明,漠北荒芜之地没有多少蛮夷。

    朕此时过去也就是走个形式,封狼居胥禀告上苍,将漠北永久纳入我大明版图。

    愿后世大明子孙不再受战乱之祸。

    朕此次亲征漠北要一战定乾坤,在瀚海建造城池,将漠北彻底纳入我大明。

    现在是一个工业崛起的时代,未来北方会有很多稀有的矿物等待我们去研究。

    现在我们将漠北拿下,以免未来工业发展起来,我们为了矿产资源和蒙古人打的不可开交。”

    “陛下我大明富甲四海,矿产资源丰富,没有必要为了一些铁矿远去漠北开采。”

    “诸位爱卿你们不懂,这个世界矿产资源的种类非常多,金、银、铜、铁以前是最重要的,未来未必也是最重要的。

    就拿科学院前几年提炼的铝来说,那就是我们发现大自然的一众新型矿产。

    物以稀为贵,朕前几年发现的铝制角币被民间商人大肆囤积,将其重新融化冶炼成新的器具。

    让铝的价值在民间一度超越了金银的价值。

    迫不得已朕停止发型铝制角币。

    随着我们科学发不断发展,未来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矿物质。

    我们领土大一点总归不是坏事。”

    朱由校不确定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大明进入芯片时代,不过蒙古的稀土以后都是战略物资,必须将蒙古及早汉化。

    “那陛下也没必须亲征,我大明现在兵多将广,陛下应稳坐钓鱼台,让更多良将去发挥他们的才能。”

    “行了,朕是来通知你们的,不是来和你们商量的,朕不在的时候没有人兼国,朝中大小事情依旧由内阁票拟决定。

    只要没有人蓄谋造反,大小事务你们都可以做主。

    现在大明文化百家争鸣,朝廷要采取包容的态度。

    让各种文化在民间形成良性竞争,进一步刺激我大明工业化的进程。

    朕前年让你们规划京城到南京的铁路规划,朝廷有派工匠实地考察吗?”

    朱由校最喜欢玩的就是突然转移话题,让这些大臣跟着他的节奏走。

    “回陛下,朝廷工部去年一整年都在实地勘察,京城到南京的铁路可行性很大。

    只是黄河、长江成为铁路施工的最大阻碍。

    我大明目前还没有在横跨黄河、长江架桥的技术。”

    “长江水流湍急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想要架桥确实有点难。

    但是黄河流域一带连续几年干旱,到了七月有的地域水流甚至完全枯竭。

    想在黄河造桥朕以为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

    现在诸子百家出世,鲁班后人还有历代有名造桥世家朝廷可以去争取一下。

    大明现在的 水泥、钢材新型材料随便调用。

    悬赏百万银币寻求民间造桥工匠建造黄河跨河大桥。

    朕相信重赏之下必有能人,朝廷可以尝试去做。

    今年预计会有数百台蒸汽耕地机陆陆续续投入到各个州县。

    朝廷可以将富余的劳力集中起来,先建造京城到达黄河岸边的铁路段。

    建造铁路不可征徭役,全部按照京城到天津铁路线工人的工资标准进行发放。

    要不然朝廷中央银行躺着几千万两白银放在那也是等着发霉,全部利用起来。

    铁路的建造是一本万利,一次投入后面可能百年都会有持续受益。

    没有战争的时候铁路就是客运、货运提供南北物资、人员来往效率。

    一旦发生战争,铁路将会是重要的后勤补给线。”

    “臣等遵旨!”

    “好了,朝廷的事情诸位爱卿多费费心,你们将内部搞好,朕将边疆给你们稳住。

    朕要创造 的盛世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臣等遵旨!”

    接下来朱由校对于朝中各种事情和内阁几人一一叮嘱这才放他们离开。

    内阁朝臣离开后朱由校带着谭敬来到皇极殿。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都坐吧!”

    来到到皇极殿见到周遇吉众人。

    “谢谢陛下!”

    “朕原本去年计划亲征漠北,结果去年大明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