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同行是冤家(1/2)
“师傅们才在下网撵鱼,锭子网还没有下好,大批量的鱼出水可能还得5天左右的时间。”我笑着对梁兵说道。
梁兵是梁群的二弟,他去年结的婚,他今年跟梁群和父母都已经分开家单过了,各有各的家庭。
梁群承包鱼行,逢集的时候他就把收行费钱的事情交给陈少萍了,他一个人依然在东路做着收粮食的生意。
梁兵从前年就在鱼行开始做倒卖鱼的生意了,逢集他起来的很早,刷牙洗脸之后,他就掂着他那杆秤先到我的小吃店里吃了一碗热干面,然后就到鱼行去了。
有些农户到鱼行里来卖鱼,只要他看中了鱼的质量后,他就开始给卖鱼的农户谈价钱了,七磨八缠的他就会把鱼兑过来放在鱼行的倒卖。
大部分卖鱼的农户都想剃头图凉快卖了鱼赶快回家,不喜欢零秤两舍的自己卖,就会把鱼一秤整兑给他了。
梁兵每集都会在街上兑鱼卖,一集也可以赚到30、50的,碰上好的行情时候一个集还可以赚到100多块呢,这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的赚到,因此,他就把这个生意当做了主业。
入行时间一长,他对鱼市上的行情摸的比较透彻,他知道余寨街乡的人主要喜欢吃白鲢,每集可以卖多少鱼,鱼可以卖啥价钱以及鲤鱼、胖头鱼和其它杂鱼的价格和销量都掌握的比较精准,因此他这两年做鱼生意几乎没有赔过钱,够本或赚的少他就说赔了。
前年吕蒙承包鱼行 的时候,他忙着别的生意,就把收行费钱的事情交给他父亲吕四帮他收鱼行的行费钱了。
吕四见梁兵在鱼行做着倒卖鱼的生意,他也想问他要行费钱,但他知道再过两年就轮到梁群承包鱼行了,再加上梁群、梁兵、梁军和梁武四弟兄在余寨街上是出了名的混家,所以,吕四也就没有架势问梁兵要行费钱了,因为他也知道是要不到他的行费钱的。
陈少梅知道梁兵是她大姐的小叔子,以后她和曹辉在鱼行里做生意肯定要给他打交道,于是,她就笑着先开口对梁兵打招呼道:“老表,你过来了。”
同时,她也跟曹辉介绍道:“他是梁蕊的二爹梁兵。”
曹辉知道梁蕊是陈少萍和梁群的女儿,这么一说他们和梁兵也沾点亲戚,于是,他和梁兵相视一笑,都互相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随后,陈少梅也对梁兵介绍了曹辉道:“他就是梁蕊的小姨夫我当家的叫曹辉。”
梁兵上下打量了一下曹辉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他也没问陈少梅和曹辉到水库里来干啥子。
我们几个边说边走的来到了看库的三间瓦房那里,梁兵拿着一个鱼舀子对着网箱问我:“余老板,这里面有多少鱼呢?”
我对他说:“师傅刚下网撵鱼,粘网子带上来的点把子,估计有三几百斤吧。”
网箱扎在水库边上,距离库房有5、6尺那么远,梁群看不到网箱里的鱼有多大,他就问道:“余老板,你这鱼有多大一条,平均过重量没有?”
这时,正好有一个师傅划着小鹰船过来往网箱里卸鱼,我就随口问道:“师傅,这网箱里面的鱼估计平均有多重一条呀?”
师傅从他的鹰船里随手掂起一条活蹦乱跳鱼笑着说道:“这条鱼有6斤多,网箱里面的鱼平均都有5斤往上。”
梁兵听罢笑着包短道:“握草,5斤多一条有点大了,咱街上的人都是图便宜,喜欢吃3、4斤的鲢子,多大的鱼才卖一块二三一斤,大鱼还没有小鱼卖的快。”
梁兵的这番话一出口,我就知道他是在变相的给我讲价格,暗指大鱼没有小鱼卖的快,并且暗示我大鱼在市场上零卖才一块三一斤,你的鱼卖给我的价钱可别要高了。
梁兵心里的小九九被我看的一清二楚的,我只是不想给他点破而已,随即,我就含糊其辞的对他说道:“我的鱼已经联系好了大鱼贩子,鱼大批量出水的时候,他们会拉到新阳市场上去批发,你们要那点把子,我肯定会给你留点利润让你们有钱赚的。”
梁兵随即掏出烟盒递给我一支烟后,我摆摆手表示不会抽烟,然后他又象征性让了一下曹辉和在场看热闹的男人们。
最后,他点着了烟把我拉到一边悄悄的问我:“余老板,你这鱼准备要多少钱一斤呢?这两天我逢集和背集都在你水库里买鱼,逢集在咱街上卖,背集我就把鱼带到清港镇去卖,你看给我算多少钱一斤。”
我想了一下笑着说道:“这样吧梁兵,我跟你哥的关系也不错,你就别喊我余老板了,就像你大哥那样喊我国勇哥,或直接喊我名字也行,余老板我听着有点不太自在。今年我是第一次打鱼也不知道街上的是啥行情,你明天早上把鱼过秤称个斤数记着先拉到街上去卖,明天卖完鱼了我综合街上的行情再给你定价钱算账,我保证让你们赚钱,咱们两家都不亏钱,你看怎么样呢?”
梁兵毫不犹豫的笑着说道:“国勇哥,怪不得我大哥和大嫂说你为人豪爽仗义呢,今天咱俩第一次打交道,你果然够朋友,就这么的吧,明天早上我来早点兑鱼。”
梁兵是梁群的二弟,他去年结的婚,他今年跟梁群和父母都已经分开家单过了,各有各的家庭。
梁群承包鱼行,逢集的时候他就把收行费钱的事情交给陈少萍了,他一个人依然在东路做着收粮食的生意。
梁兵从前年就在鱼行开始做倒卖鱼的生意了,逢集他起来的很早,刷牙洗脸之后,他就掂着他那杆秤先到我的小吃店里吃了一碗热干面,然后就到鱼行去了。
有些农户到鱼行里来卖鱼,只要他看中了鱼的质量后,他就开始给卖鱼的农户谈价钱了,七磨八缠的他就会把鱼兑过来放在鱼行的倒卖。
大部分卖鱼的农户都想剃头图凉快卖了鱼赶快回家,不喜欢零秤两舍的自己卖,就会把鱼一秤整兑给他了。
梁兵每集都会在街上兑鱼卖,一集也可以赚到30、50的,碰上好的行情时候一个集还可以赚到100多块呢,这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的赚到,因此,他就把这个生意当做了主业。
入行时间一长,他对鱼市上的行情摸的比较透彻,他知道余寨街乡的人主要喜欢吃白鲢,每集可以卖多少鱼,鱼可以卖啥价钱以及鲤鱼、胖头鱼和其它杂鱼的价格和销量都掌握的比较精准,因此他这两年做鱼生意几乎没有赔过钱,够本或赚的少他就说赔了。
前年吕蒙承包鱼行 的时候,他忙着别的生意,就把收行费钱的事情交给他父亲吕四帮他收鱼行的行费钱了。
吕四见梁兵在鱼行做着倒卖鱼的生意,他也想问他要行费钱,但他知道再过两年就轮到梁群承包鱼行了,再加上梁群、梁兵、梁军和梁武四弟兄在余寨街上是出了名的混家,所以,吕四也就没有架势问梁兵要行费钱了,因为他也知道是要不到他的行费钱的。
陈少梅知道梁兵是她大姐的小叔子,以后她和曹辉在鱼行里做生意肯定要给他打交道,于是,她就笑着先开口对梁兵打招呼道:“老表,你过来了。”
同时,她也跟曹辉介绍道:“他是梁蕊的二爹梁兵。”
曹辉知道梁蕊是陈少萍和梁群的女儿,这么一说他们和梁兵也沾点亲戚,于是,他和梁兵相视一笑,都互相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随后,陈少梅也对梁兵介绍了曹辉道:“他就是梁蕊的小姨夫我当家的叫曹辉。”
梁兵上下打量了一下曹辉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他也没问陈少梅和曹辉到水库里来干啥子。
我们几个边说边走的来到了看库的三间瓦房那里,梁兵拿着一个鱼舀子对着网箱问我:“余老板,这里面有多少鱼呢?”
我对他说:“师傅刚下网撵鱼,粘网子带上来的点把子,估计有三几百斤吧。”
网箱扎在水库边上,距离库房有5、6尺那么远,梁群看不到网箱里的鱼有多大,他就问道:“余老板,你这鱼有多大一条,平均过重量没有?”
这时,正好有一个师傅划着小鹰船过来往网箱里卸鱼,我就随口问道:“师傅,这网箱里面的鱼估计平均有多重一条呀?”
师傅从他的鹰船里随手掂起一条活蹦乱跳鱼笑着说道:“这条鱼有6斤多,网箱里面的鱼平均都有5斤往上。”
梁兵听罢笑着包短道:“握草,5斤多一条有点大了,咱街上的人都是图便宜,喜欢吃3、4斤的鲢子,多大的鱼才卖一块二三一斤,大鱼还没有小鱼卖的快。”
梁兵的这番话一出口,我就知道他是在变相的给我讲价格,暗指大鱼没有小鱼卖的快,并且暗示我大鱼在市场上零卖才一块三一斤,你的鱼卖给我的价钱可别要高了。
梁兵心里的小九九被我看的一清二楚的,我只是不想给他点破而已,随即,我就含糊其辞的对他说道:“我的鱼已经联系好了大鱼贩子,鱼大批量出水的时候,他们会拉到新阳市场上去批发,你们要那点把子,我肯定会给你留点利润让你们有钱赚的。”
梁兵随即掏出烟盒递给我一支烟后,我摆摆手表示不会抽烟,然后他又象征性让了一下曹辉和在场看热闹的男人们。
最后,他点着了烟把我拉到一边悄悄的问我:“余老板,你这鱼准备要多少钱一斤呢?这两天我逢集和背集都在你水库里买鱼,逢集在咱街上卖,背集我就把鱼带到清港镇去卖,你看给我算多少钱一斤。”
我想了一下笑着说道:“这样吧梁兵,我跟你哥的关系也不错,你就别喊我余老板了,就像你大哥那样喊我国勇哥,或直接喊我名字也行,余老板我听着有点不太自在。今年我是第一次打鱼也不知道街上的是啥行情,你明天早上把鱼过秤称个斤数记着先拉到街上去卖,明天卖完鱼了我综合街上的行情再给你定价钱算账,我保证让你们赚钱,咱们两家都不亏钱,你看怎么样呢?”
梁兵毫不犹豫的笑着说道:“国勇哥,怪不得我大哥和大嫂说你为人豪爽仗义呢,今天咱俩第一次打交道,你果然够朋友,就这么的吧,明天早上我来早点兑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