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清给的实在是太多了!(1/2)
遇上了同村人,林海就不着急去上工。
和李由一起找了一个凉棚点了一些酒菜。
崇明岛归属大清,如今四处都是工地,做工的人不少,还有三十万疍民。
自有一些聪明的疍民就在路边做起来小买卖。
一个窝棚一样的棚子,放上几张桌子,就可以卖一些酒菜。
也没人管他们,随处都可以做生意。
只要不闹事,也不会引来官军,倒是很随意。
点了一盘猪头肉,一壶老酒,一些水芹菜。
李由和林海就议论起来科举的事情,恍如做梦,不敢相信!
两人感叹无比,畅想未来!
若是能考上,日后自己就可改头换面了。
子孙享福,自己家的族谱得从他们这一代开始重新写。
“日后便是死了,也对得起祖宗了!”李由道。
笑眯眯的眼睛透着光明。
喝了一口老酒,脸色更是红润无比。
林海不敢说的太大声,这事情还是挺敏感的。
“官府那边可不允许呢,希望不要出事才好,能顺利科举,考不中有过这等经历也值的品味一生了。”
“你说的没错啊,我们工匠,虽然日子过的不错,可是也没人看的起我们,遇上了劳役,一去几年,家破人亡也不在少数,如今有了机会,怎么说我也要试试!“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家老二先生都说他是读书种子,就是因为户籍问题,不能科举实在是可惜了!”
“对啊,你家老二十三了吧?”
“十二呢!”
“不,得是十三了!”李由兴奋道。
见林海有些懵逼,知道他不懂,就解释道:“前儿个,我做工的时候听大清的大人们说了,那可是海军衙门的大官,说是之前皇帝下令科举,读书相公都不愿意来。”
“那大人就和皇帝陛下说,若是有读书人来科举,可从优录取,基本上只要是读书相公来科举都能取上!”
“啊?当真?”
“我亲耳听到的,你家老二十三了,可以科举了,不如给他报名,也一起科举,你家父子一起科举,岂不是好事?”
“可我家老二还是一个孩子?”
“能写文章就算是读书人了,不算孩子了!”
李由道:“我看这大清宽松的很,只要是个人这边的官员就敢给你记录了,十三岁也算是大人了,当可以科举了。”
林海心动,要是可以,那感情好。
就道:“那我去问问,你等我一会儿!”
林海连忙就去,很快就回来了,李由连忙问:“怎么样,登记上了么?”
林海兴奋道:“那大人问了我一些关于老二的事情,就写下了我家老二的名字,登记上了。”
“还说我家老二,十三能文是个神童,只是年纪太小,等科举之后,还要在海军学堂再读书四年,不用花钱。”
“一应的开销都由朝廷供应,每月还能领取二十两银子的生活费。”
“嘶,大清朝廷当真好大的手笔啊,可惜我只有一个闺女,不如我把闺女许你家老二吧,我们做个亲家?”
李由狡猾的笑起来,林家老二这是有出息了,闺女嫁给对方不吃亏。
大清官员都这么说,显然李家老二被预定了。
林海也清楚,就笑道:“你闺女十五了呢!”
“怎滴还嫌弃上了,没有我的提醒你能给他报名?”
李由气笑道,也不敢真的生气,就怕婚事吹了。
“日后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不好么,再说了我就一个闺女,我死了我的家产都是你家老二的,我可比你有钱。”
石匠可不多,好手艺的石匠比木匠赚钱太多了!
修城造桥,都要石匠,这时候的石匠,一般都兼着水利工程师的手艺!
李由就是一个会造桥修渠的。
他总是和别人说,自己祖宗是李冰,以前修过都江堰,也是有来由的。
林海笑起来,还是点头了。
都是熟人知根知底的,结亲自然是好事情。
老二和对方家姑娘差了三岁,女大三抱金砖。
“那就定下来了。”
婚姻之事父母之命,既然合适,林海也不犹豫。
和李由约定好了就去工地上工,到了地方领了签子。
管事的笑骂道:“林海你今日怎么迟到了,现在来上工,只能算半天的工钱,少了一半了,莫非去喝花酒了?”
苏白为了加快崇明岛的建设,给工匠们的工钱相当的优厚。
做工一天就能赚四百铜钱,一个月下来怎么也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收入。
管事都为林海觉得可惜,早点来就可以算一天的工了。
林海笑道:“有事。”
他面色红润,人逢喜事精神爽。
管事的笑道:“
和李由一起找了一个凉棚点了一些酒菜。
崇明岛归属大清,如今四处都是工地,做工的人不少,还有三十万疍民。
自有一些聪明的疍民就在路边做起来小买卖。
一个窝棚一样的棚子,放上几张桌子,就可以卖一些酒菜。
也没人管他们,随处都可以做生意。
只要不闹事,也不会引来官军,倒是很随意。
点了一盘猪头肉,一壶老酒,一些水芹菜。
李由和林海就议论起来科举的事情,恍如做梦,不敢相信!
两人感叹无比,畅想未来!
若是能考上,日后自己就可改头换面了。
子孙享福,自己家的族谱得从他们这一代开始重新写。
“日后便是死了,也对得起祖宗了!”李由道。
笑眯眯的眼睛透着光明。
喝了一口老酒,脸色更是红润无比。
林海不敢说的太大声,这事情还是挺敏感的。
“官府那边可不允许呢,希望不要出事才好,能顺利科举,考不中有过这等经历也值的品味一生了。”
“你说的没错啊,我们工匠,虽然日子过的不错,可是也没人看的起我们,遇上了劳役,一去几年,家破人亡也不在少数,如今有了机会,怎么说我也要试试!“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家老二先生都说他是读书种子,就是因为户籍问题,不能科举实在是可惜了!”
“对啊,你家老二十三了吧?”
“十二呢!”
“不,得是十三了!”李由兴奋道。
见林海有些懵逼,知道他不懂,就解释道:“前儿个,我做工的时候听大清的大人们说了,那可是海军衙门的大官,说是之前皇帝下令科举,读书相公都不愿意来。”
“那大人就和皇帝陛下说,若是有读书人来科举,可从优录取,基本上只要是读书相公来科举都能取上!”
“啊?当真?”
“我亲耳听到的,你家老二十三了,可以科举了,不如给他报名,也一起科举,你家父子一起科举,岂不是好事?”
“可我家老二还是一个孩子?”
“能写文章就算是读书人了,不算孩子了!”
李由道:“我看这大清宽松的很,只要是个人这边的官员就敢给你记录了,十三岁也算是大人了,当可以科举了。”
林海心动,要是可以,那感情好。
就道:“那我去问问,你等我一会儿!”
林海连忙就去,很快就回来了,李由连忙问:“怎么样,登记上了么?”
林海兴奋道:“那大人问了我一些关于老二的事情,就写下了我家老二的名字,登记上了。”
“还说我家老二,十三能文是个神童,只是年纪太小,等科举之后,还要在海军学堂再读书四年,不用花钱。”
“一应的开销都由朝廷供应,每月还能领取二十两银子的生活费。”
“嘶,大清朝廷当真好大的手笔啊,可惜我只有一个闺女,不如我把闺女许你家老二吧,我们做个亲家?”
李由狡猾的笑起来,林家老二这是有出息了,闺女嫁给对方不吃亏。
大清官员都这么说,显然李家老二被预定了。
林海也清楚,就笑道:“你闺女十五了呢!”
“怎滴还嫌弃上了,没有我的提醒你能给他报名?”
李由气笑道,也不敢真的生气,就怕婚事吹了。
“日后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不好么,再说了我就一个闺女,我死了我的家产都是你家老二的,我可比你有钱。”
石匠可不多,好手艺的石匠比木匠赚钱太多了!
修城造桥,都要石匠,这时候的石匠,一般都兼着水利工程师的手艺!
李由就是一个会造桥修渠的。
他总是和别人说,自己祖宗是李冰,以前修过都江堰,也是有来由的。
林海笑起来,还是点头了。
都是熟人知根知底的,结亲自然是好事情。
老二和对方家姑娘差了三岁,女大三抱金砖。
“那就定下来了。”
婚姻之事父母之命,既然合适,林海也不犹豫。
和李由约定好了就去工地上工,到了地方领了签子。
管事的笑骂道:“林海你今日怎么迟到了,现在来上工,只能算半天的工钱,少了一半了,莫非去喝花酒了?”
苏白为了加快崇明岛的建设,给工匠们的工钱相当的优厚。
做工一天就能赚四百铜钱,一个月下来怎么也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收入。
管事都为林海觉得可惜,早点来就可以算一天的工了。
林海笑道:“有事。”
他面色红润,人逢喜事精神爽。
管事的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