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后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洪安康回到内行厂后,立即召集了手下的亲信,商议如何展开对百官的监察。

    他们决定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情报,包括安插眼线、监听谈话等。

    与此同时,一些正直的官员也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们暗中联络,准备共同对抗内行厂的监视。

    这些官员们对乾皇的做法感到失望,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一种破坏。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希望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内行厂的势力。

    在这批官员当中,以苏良和卫渊为首的一批官员最为积极。他们深知内行厂的存在对于朝廷的危害,决心挺身而出,扞卫朝廷的尊严与正义。

    丞相苏良,作为百官之首,其职责之一便是维护官员的威严和地位。

    然而,内行厂的出现却给百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一机构四处安插眼线、暗探,让百官感到不安和恐惧。

    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被调查、监视甚至迫害的对象,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声誉,这使得官员失去了自身的威严性。

    而卫渊乃是太常寺卿,负责祭祀礼仪等事务,他一向重视礼法,对乾皇的行为深感不满。

    这一切都被萧尘看在眼里,但他却没有多说话。他明白,卫渊作为太常寺卿,最是重礼法,他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

    尽管他知道反对内行厂监察百官可能会惹得乾皇不快,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太子府内,太子萧恒一脸阴沉地回到府邸后。

    “姚师,你说父皇这是何意,这宦官当政确实不是什么好策略。若是担心御史台监守自盗,御史台监察百官,而无人监察御史台,完全可以再成立一部门监察御史行事,没必要给那些太监那么大的权利。”太子萧恒皱着眉头问道。

    “殿下,您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看透陛下的深意啊!”姚广孝缓缓说道:“朝堂之上无论成立多少机构,都是朝臣,都在百官体系内,都在丞相之下,而内行厂是内官,只需对乾皇负责。”

    “原来是这样……”太子萧恒恍然大悟,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道:“这么说来,父皇是要削弱相权吗?”

    姚广孝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那岂不是也会影响到本宫?”太子萧恒一惊,削弱相权可是变相的削弱他的权利,毕竟丞相苏良是他外公。

    姚广孝微笑着摇了摇头,安慰道:“殿下不必惊慌,陛下此举并非针对殿下。相权过大的确会威胁皇权,陛下只是想通过建立内行厂来平衡朝堂局势,防止一方独大。而且,苏丞相一直忠心耿耿,陛下不会轻易动他。”

    太子萧恒松了一口气,但心中仍有些不安,他知道权力斗争向来残酷无情,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而且依照如今朝堂变化,乾皇提拔李斯,狄仁杰,姚崇等一批官员登上高位,应当是想要改制。”姚广孝又说道。

    “改制?”萧恒又是一愣。这个词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但具体的含义和影响却需要进一步了解。

    姚广孝点了点头:“不错。”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已经洞悉了一切。

    “不然,御史大夫诩衡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拿下,因为乾皇需要一批只忠于他的朝臣。”姚广孝补充道。

    萧恒微微皱眉,思考着这句话的深意。他明白,如果乾皇真的要改制,那么必须要有一群忠诚于他的人来推动和执行。而这批新上任的官员,很可能就是他精心挑选的得力助手。

    姚广孝继续说道:“这些官员都有各自的背景和能力,他们能够帮助乾皇实现他的目标。”

    萧恒默默地点头,表示认同。他开始意识到,这场政治变动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图和布局。

    不过,当姚广孝提到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时,太子萧恒又想起自己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把诩衡搞下去。

    虽然这其中有乾皇顺水推舟的缘故,但他也是费了心思的。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理寺捡了个便宜,李斯升迁为御史大夫,自此位列三公,而狄仁杰则升任大理寺卿,位列九卿。

    萧恒不禁感到有些惋惜和无奈。他原本以为自己成功地将诩衡赶下台,可以掌控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但现在看来,他只是在这场政治游戏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而真正的受益者却是乾皇和他的亲信们。

    这时,姚广孝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缓缓说道:“这朝堂之上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没有谁是常青树,不倒翁。

    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说完,他转过身来,看着萧恒,继续说道:“殿下,如今我们应该着眼的是那空出来的阴平郡郡守之职位。

    这个职位对于我们来说才是真正可以去争夺的,如果能够得到这个职位,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掌控局面,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对,一定要好好谋划谋划。”太子萧恒点了点头说道。

    此时,楚王萧启府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