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四九城婚俗(2/2)
下轿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第三步是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
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
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第四步是择日子。
四九城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
第五步是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
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
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
礼物的数量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
第六步是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日前一两天举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
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
第七步是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
第八步是拜天地。
娶亲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
第九步是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
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
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
第十步是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
第十一步是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
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
第十二步是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
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
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
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
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
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
第十三步是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
第三步是放小定。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
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
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第四步是择日子。
四九城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
第五步是放大定。
迎娶的日子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
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
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礼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
礼物的数量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
第六步是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日前一两天举行。
把所有的陪嫁,分装在箱子及食盒里,雇人抬着,两人一抬,由新郎的兄弟押送到男家。
据李家瑞编的《北平风俗类征》记载:\"前一日,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抬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抬,三十二抬,四十八抬,富者则自数十抬至百馀抬不等,贫者则十六抬,十二抬,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抬。若抬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然近亦有于娶日送妆者。\"
第七步是亲迎。
吉期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并且要按照《通书》上所规定的时辰出发。
第八步是拜天地。
娶亲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
第九步是吃子孙饽饽。
\"坐帐\"之后,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仍由三位送亲太太各取一碗,分送给新夫妇交换进食。
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
接着就是饮\"交杯\"酒,就是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由娶亲太太送给新郎,送亲太太送给新娘,各饮半杯而再交换一次,所以叫\"交杯酒\"。
第十步是闹洞房。
\"闹洞房\"是代表喜气的,所以家家户户,只要娶媳妇儿,就要闹洞房,而且闹的越热闹越好,既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古今皆\"闹\"!
第十一步是分大小。
拜家庙拜祠堂统称为拜祖先,这是拜过天地之后,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因新娘\"过门\"之后,就是丈夫家的一员,而不拜祖先是不算数的,所以拜祖宗是很重要的。
拜过祖先之后,就要\"定名分\",俗语叫\"分大小\"。就是要认识婆家家庭分子中的长幼辈分。
人口简单的小家庭。新娘就在洞房之夜叩拜公婆和认识家族近亲的辈分关系,惟如大家族人口众多,洞房之夜不及一一叩拜,所以必须在次日上午由妯娌陪同分别拜见。
第十二步是会亲。
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
据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征》说:\"是时,新娘姑、姨、娘舅、外祖、外母齐集于男方。对新郎父母,说些客气之谈,为新娘免灾。
吃酒时,一人一席,至多两人一席,但必须二人作陪。
如是,女方来十位宾客时,而男方必须二十人作陪也。
此时,新郎向女方之来宾行礼,来宾即赠以带子(表示生子)、扇子(表示生个善子)和钱袋。
袋中有钱一吊者,为当朝一品,二吊者为和合二仙,三为三台子贵,四为四季平安,五为五子登科。以至于七、八、九、十,也都念念有词。\"
第十三步是回门。
\"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叫\"回门\",或\"三朝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