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玻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在大明,琉璃这种东西通常会被用来做瓦片.器皿等仿玉的装饰品,其色彩鲜艳十分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这些杂色的玻璃没有太大实用价值,只能用来观赏,其中蕴含的科技价值也并未得到充足的发掘。

    直到崇祯七年,大明在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帮助下才造出了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望远镜,朱由检也是通过这玩意才第一次清晰的看到天上的行星。

    而欧洲这边,早在万历二十三年,荷兰人已用纯色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复式显微镜,至于放大镜的出现更是可以追随到十三世纪。

    由此可见在玻璃这一项上,华夏已经将科技树点偏了,而所谓的光学也需要玻璃技术作为前置。

    对于徐晋而言倒也没想太多,只是希望能够自行生产出纯色玻璃后借此制作一些望远镜.显微镜之类的东西。

    前者在军事上用途很大,此时的大明虽然也有少量的窥远筒,毕竟都是夷人传教士带来的,属于比较稀罕的玩意,寻常的地方将领见都没见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