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冕山连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汉军对于冕山这座神秘而庞大的山脉的探索也从未停歇。

    冕山,这座横亘千里、云雾缭绕的巨大山脉,不仅是目前汉军的栖身之地,更与今后汉军的战略布置息息相关。

    汉军的探险队,由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携带着最新的测绘工具与生存装备,一步步向冕山的深处进发。

    他们攀峭壁、渡溪流,克服重重困难,不仅绘制出了更为详尽的山脉地形图,还意外发现了数条通往山外不同区域的道路。

    早先,汉军仅在冕山外围构筑简陋的山寨,这样的布局显然难以支撑其深远的战略意图与防御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不仅加大了征兵力度,广泛吸纳忠诚勇敢的华人青年加入行列,更将建设的触角深入冕山的腹地,秘密地构建起一座座更为坚固、隐蔽的山寨。

    这些新建的山寨,犹如星辰般散落在冕山的崇山峻岭之间,它们之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秘密通道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却又高效运行的交通网络。

    这些道路蜿蜒曲折,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进行掩护,非但外人难以察觉,即便是汉军内部,也只有少数经过严格筛选、口风极严的士兵才知晓其确切位置与布局。

    这样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汉军在冕山地区的机动性与隐蔽性。

    整个交通网络体系纵深达数百里,覆盖了冕山的多个关键区域,由数十个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的山寨组成。

    每个山寨都经过精心规划,既能作为军事据点,又能作为物资补给与情报传递的中转站。

    在和平时期,这些山寨大多只保留少量士兵负责日常巡逻与维护,确保通道畅通无阻,同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而汉军的主力部队,则主要集中在冕山外围的几个战略要地的山寨中,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随着征兵工作的持续推进,汉军的规模不断壮大,总兵力已突破三万两千大关。

    其中,宗泽与杨再兴率领的精锐部队依旧保持着万人规模;伍兴所领的中军更是扩张至七千之众;戚继光、吴惟庸、曹操三将所率的部队也均达到五千人,每一队的战斗力都大大增强。

    上次的紧急任务完成后,伍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结算奖励。

    出人意料的,这一次结算,竟然获得了三次随机抽奖的机会。

    伍兴自己也感到有些意外,战斗规模与奖励往往成正比,但如此丰厚的回馈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心中暗自思量,或许这是对他们浴血奋战、不懈努力的最好肯定。然而,当抽奖结果逐一揭晓时,却并未完全如他所愿。

    第一次抽奖,当光芒散去,显现出的竟是一千匹优质战马的影像。

    战马,作为古代战争中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千匹战马的加入,无疑将大大提升汉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金戈铁马是每一个男人的梦想,要想率领骑兵队纵横驰骋,当然离不开优质战马。

    伍兴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或许骑兵队的组建已经可以提上日程。

    然而,接下来的两次抽奖结果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尽管抽到的粮食和兵器也是当前汉军所急需的物资,但伍兴的心中仍不免泛起一丝遗憾。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人才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无论是智勇双全的将领,还是技艺高超的工匠,都能为汉军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当看到抽奖结果并非他所期待的人才时,伍兴的心情难免有些复杂。

    不过,伍兴很快便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抽奖终究是随缘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也只能默默接受。

    而武曌,自回到汉军营地后便接受了伍兴的建议,以面纱遮面,深居简出。

    她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才能,默默地帮伍兴处理一些内政工作。

    汉军的运作逐渐步上了正轨,现在也该是处理好倭人俘虏的事情了。

    伍兴看着面前的倭人俘虏们,面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在伍兴归来之前,这段时期对于倭人俘虏而言,无疑是黑暗而艰难的。

    他们被迫承受着身体与心灵上的双重折磨,吃着难以下咽的残羹剩饭,从事着远超体能的繁重劳动。

    士兵们普遍对倭人抱有着根深蒂固的敌意,这种情绪在不经意间化作了实际行动,让俘虏们的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会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永远无法回到故土。

    然而,伍兴的归来给了这些倭人俘虏们们一丝希望。

    伍兴坚决制止了对倭人战俘的虐待行为。

    他不仅要求士兵们为倭人提供与己相同的食物,还亲自监督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

    更重要的是,伍兴向俘虏们传达了希望的信息,承诺将积极与倭人方面沟通,争取在合适的时候释放他们返回倭人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